导读:2005年3月,豆瓣网上线。现在,豆瓣距离它的第10年已经越来越近。这家曾经为大家所公认为典型的UGC(由用户生产内容)社区,在移动创业大爆发之际承受着业界萌生的质疑:它是否走得过慢,它的商业模式是否有问题?
也许到10年生日那一阵,突然会有一些媒体出来,抓住这个时间节点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和采访。我们不是刻意要等那个时间节点,纯粹是心血来潮,打算在这个并不是什么纪念日的时刻,去回想一下豆瓣的事情。
我们无法接触到阿北,作为这家“既轻,又慢,还安静”的公司的掌门人,他显示出的是无与伦比的低调;我们也想寻找一些当事人,却发现他们已经以不同的形式潜藏于以往的报道中,却只留给人们一些零散的身影。
鉴于我们自己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去探寻豆瓣的究竟的,从拿到选题到现在的一个星期里面,我们尽力补课,也说不出自己对豆瓣的认知可
但是,如果在过去的9年多里,正阅读本文的你也曾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的被这家网站,和它所影响的人而影响着,那么我们觉得,你应该会有兴趣和我们一起,陷入对豆瓣那些往事的沉思之中。
2011
豆瓣成立至今已经有9年多,但是它始终没有实现一些分析师和预言家预测的那种爆发的局面。
往前看的时候,我发现2011年是一个值得一说的年份。这一年,豆瓣正处于它的历史高位。
在Alexa,豆瓣的排名已经从2011年的第172位跌落至2014年的314位。谷歌在2011年列举了全球1000个访问量最高的网站,名列第172位的豆瓣排名甚至高于世纪佳缘和京东商城。
成立于2011年初的知乎,在今年8月份Alexa排名143位,已经超过了157位的人人网,在世界范围内,知乎也正逐步进入世界前1000名。
还是在2011年,阿北(杨勃)在豆瓣官方博客撰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豆瓣的初衷》。今日,我们要寻找关于豆瓣的更多内容,却有很多是在知乎找到的。知乎和果壳,煎蛋,ACFun/Bilibili等其它一些网站一起,正在重新定义本来是由豆瓣定义的一群人――80后?小清新?文艺青年?反正就是这些人吧,他们被从单一的豆瓣细分开来,分流到全新的交流场所。
在登上选秀节目之前,《董小姐》这首歌的作者宋冬野活跃在豆瓣的音乐人小站里。
应用心理学博士,网名为“动机在杭州”的知乎用户曾经写道: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