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凭什么你们站在科技与人文的路口就一副英姿飒爽的样子,扭过头来就读不出一个厨子看兵法的高冷韵味呢?
最近有关柳桃――又一个跨界案例――的营销讨论颇多。这里面有收费的、有免费的;出馊主意的、完全没主意的都能看到,这个咱就人艰不拆了。其实对这种跨界之举,相关的讨论已经不少。细究起来,这里面其实还有个不甚客观的倾向特别值得批判一下,即:很多人对待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行业内跨界的案例往往赞不绝口,觉得骨子里都透着股酷炫的劲头;反过来,一看到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这边跨界时,眼里就一副门外汉瞎折腾的笨拙样,完全看不上。
小西得说,这不科学啊!为什么?我们不妨拿出几条说得比较多的观点一一来分析一下。
其一,传统企业一搞逆袭就亏得一塌糊涂、泥足深陷。
圈里人基本都听到过类似的段子,说,某某企业砸了多少千万甚至上亿搞互联网,结果钱没了,互联网的东西一点动静没出来。然后听众们就各种啧啧,转过脸去,特别心安理得的去搞自己的试错方案去了,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
坦白说,哪家企业搞点创新不掉层皮、失点血。在这点上,传统企业跟互联网企业没有两样。说传统企业亏,互联网企业自己拍着胸口算算。除了BAT,有哪几个是不亏的?传统企业稍微出现亏损,就能被大家看到,那是因为人家有的本来就是上市公司,信息透明,成本核算更为明晰。为啥互联网公司看起来就不会被亏损这事搞得那么狼狈呢?那是因为很多互联网公司从来都是亏损的,不亏损说明你模式不够互联网化,说明你成长不够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只要你跟互联网公司讨论亏损或盈利,那就是你不懂互联网的表现。说到这里,亏损这东西就好比皇帝的新衣一样了,只是,大家都认为这件衣服不太适合传统企业穿。
从根本上讲,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创新层面当然也需要试错。如果我们站在整个行业领域上来看(把VC风投等因素都考虑进来),具体到亏损的规模上,传统企业未必比互联网企业惨到哪里去。说句不好听的,传统企业试错撑死了只是局部有个错,但有些互联网企业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
其二,传统企业从业务突入技术不如互联网企业从技术突入业务顺滑。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