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第一句:推广千万莫跟风,所有别人的经验只是告诉你如何优化、调整策略,而非告诉你具体哪个渠道效果好。因为产品不!一!样!
首先,推广文不是读一篇就学一篇,产品不同在各渠道的投放效果也有着天壤之别,大多数人都知道且明确这件事。但是最近认识的很多刚接触推广的朋友,还有很多产品刚上线的朋友并不知道第一步该怎么做,我说说我的方法吧。
每次你从朋友圈或订阅号看到别人总结的推广经验,总会感觉新的推广方式和渠道让你眼前一亮,想马上尝试。我只能说这是错觉,一些渠道和方式其他产品用着效果特别好是因为他的产品适合那些渠道,或者时间节点找对了。而你盲目跟风,最后一定会傻眼。用我和我朋友举例,我之前所推广的产品是电影社交,他的产品是谋菜谱。
我们在粉丝通投放效果是各渠道中最好的,超过了应用市场过来用户的留存,单个用户成本也压缩在2块左右。后来我跟他说粉丝通真好用时,他愁眉苦脸的告诉我他们投放粉丝通时,次日留存却是各渠道最低的,单个用户成本也在8块开外,降不下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360这种很多大叔大婶,大爷大妈数量较多的应用市场中,他家CPT的效果好过我家十倍不止。
显然,微博中的用户可能更愿意接触一些休闲、社交类应用。对于做菜,你得往用户年龄稍大的平台考虑。所以各渠道的效果都要自己尝试后再下结论,无论它看起来多不适合你的产品,千万别根据别人的效果来做判断。
今天看了《2014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总结报告》,国内移动应用的用户使用习惯大致分布:三线城市及以下,用户多关注和使用娱乐、主题壁纸、视频、系统优化工具、电商导购类的应用,用户的主需求较为基础,无非是休闲和买买买、无脑清缓存、还有一些赚钱小壁纸。一二线城市则为交通导航、旅游出行、金融理财、教育学习和商务办公,他们更需要产品满足他们在生活工作的垂直领域的客观需求。比如某分发量较大但主要用户群体为三线城市的手机助手,一个做理财应用的朋友告诉你买他家位置太坑了,结果你本来挺好的视频(音频)应用却没去投放,白白错过一个好平台。
与其说“根据自家产品决定投放渠道”不如说“根据实际投放试错结果决定投放渠道”,哪怕是你最不愿意尝试的积分墙和预装,也必须试过才能下结论。甚至有的产品傻傻的只按着一种方式投放,就俩字:任(deng)性(si)。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