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那年我们是怎样被滴滴打败的:一个已故打车软件的反思

2024-08-12 王柯团队
那年我们是怎样被滴滴打败的:一个已故打车软件的反思

百米出租车的名字你也许没有听过,但在北京只要跑出租超过两年的司机都会对这个名称很熟悉,北京10万名出租司机中有一半都曾配备过百米提供的专用平板电脑。

百米出租车从推出市场到最终关停只有不到两年时间,至于百米为什么会失败,百米出租车并没有做任何方式的总结。但对于原百米品牌部总监孙志刚来说,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他在创业之初写下了这篇文章,一来是为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避免重复走过去的弯路,二来希望能给其他创业公司一点点借鉴。

初创公司的轻重缓急

首先从百米的出租车专用平板电脑说起吧。在2012年年中项目推出前公司曾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其中一个调研的结论是:90%以上的出租车司机都没有智能手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调研数据,百米出租车司机端有自己的定制设备。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出租车司机成了智能设备普及率最高的群体之一,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不要太相信市场调研,因为任何市场调研的数据都是基于过去,而你的产品是面向未来的用户。

正是因为参考了市场调研的结论,百米出租车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独有的软件+硬件模式:司机端采用7嫉钠桨宓缒裕\0在这个终端上除了承载打车功能外,还搭载了应用市场、视频广告、游戏及出租车公司的管理模块――在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质疑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时,百米出租车的盈利模式是最为清晰的。

在百米出租车上线初期,“软+硬”的模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司机只需要交300元押金,就能免费领到价值1288元的平板电脑,而且随时可以退还。这样的优惠措施,对出租司机的诱惑是很强的,再加上公司强大的地推能力,在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那段时间内,百米出租车在北京市场走在了打车软件的前面。

百米最先完成与渔阳,新月,金银建等公司级的合作,也是最早同960103电话叫车平台达成合作的打车软件。但随着业务的进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复杂的系统使得整个技术开发的力量极为分散,面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极慢。

记忆中公司与96103的合作在2013年1月中旬就已经谈定,但与对方的电话叫车数据接入到百米的终端上一直到4月底才完成,而一直到业务停摆,百米出租车的订单都没能接入到对方的平台。要知道96103平台每天上万的订单和数万辆出租车可以同时解决鸡和蛋的问题,这对于早期的O2O项目是多么的珍贵。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