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拼车生意,如何更接近共享经济的本质

2024-08-12 王柯团队
拼车生意,如何更接近共享经济的本质

导读:随着巨头的进入,拼车领域除了掀起的补贴之战之外,很有可能也会出现站队的现象。“拼车是一个马太效应很强领域,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越快拿到投资的企业就可以越快的去占领市场。”一位拼车市场的创业者说到。

在打车和专车领域激战正酣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乘客开始将“拼车”作为新的出行方式。而最近关于百度入股51用车的消息又让众多拼车领域的创业企业蠢蠢欲动。据钛媒体了解,市场上可供用户选择的主流拼车软件已经有七八款左右,微微拼车、嘀嗒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根据我们的采访和体验,拼车这种方式,似乎更接近共享经济的本质。我们对拼车提出了几个问题:

多人拼车还是“一对一”拼车效率更高?拼车服务是否需要像出租车、专车一样做到标准化?拼车产品怎样打动车主、拼车市场是否将成为巨头拼杀的下一个领域?

来看钛媒体编辑韩佩的深入报道。当滴滴、快的的红包不再让你像从前那样激动人心,让我们来关注拼车吧:

拼车市场正变得拥挤起来

4月1日前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先后推出了“顺风车”和“一号快车”项目,宣布进军拼车领域。至此,市场上可供用户选择的主流拼车软件已经有七八款左右。

除了出租车、专车之外,微微拼车、嘀嗒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这些应用正在让人们的出行选择越来越丰富,让出行市场越来越活跃。还有消息称百度已经入股51用车,具体资金和占股比例尚未透露――又一个被巨头盯上的细分领域。

一对一:市场调节之后的“真需求”

拼车本是长期存在的需求,传统的拼车是乘客按照按照“拼座”自发而来的。拿北京为例,最典型的需求发生在上下班通勤时间问题,提起“燕郊拼车”这个带有北京特色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一个个九位数字的QQ群,或是58同城上那一挂就是半个月的贴子。

然而在城市内部,当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聚集在一起时,创业公司们通过试错洞察到了正确的商机。在上述我们提到的主流的拼车软件,“一对一”拼车的模式似乎成为主流;不过,在51用车和嘀嗒拼车这两家公司创业早期,均是先开始尝试多人拼车的。

所谓多人拼车,一般是由用户在App上发布拼车需求,根据时间段、目的地等要素寻找合乘车辆,每位用户每次出行进行按座收费。李华兵是51用车的CEO,而此前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创业经历,即创办了哈哈拼车,主打多人拼车模式,按照他的回忆,当时多人拼车的车费约为每个乘客、每个座位5至15元――更像是移动版的“58同城拼车社区”。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