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互联网业界,还是非互联网领域的产品爱好者,对微信、微信团队以及张小龙本人都有不完全了解,因为张小龙甚少在公众场合出现。
2月底,微信负责人、腾讯副总裁张小龙接受了《商业价值》杂志的采访,采访过程中聊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话题。我们将采访的内容整理成了数篇文章。本文是专访系列的第一篇,关于微信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事实上,在版本4.0 后,我们几乎每个版本都给读者以不一样的视角来解读这个产品,我们曾说微信4.0是带着平台话梦想的,而4.2 则已经包含了大平台战略,在公众平台被热捧时,我们也看到了微信营销存在一些不那么美好的一面,甚至我们还猜测,如果微信是新浪的,新浪会怎样运营微信。
以下10点,是我们从访谈里整理出来的10个很有意思的点。
一、不被限制定义的微信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正在参与回答的问题。但当我们问张小龙,微信是什么时,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不愿意给微信下定义。
2013年2月5日,微信4.5发布,启动页面的底图是个只有0和1的黑暗世界,被一团动态的火焰点亮。页面中下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直接进入微信”,另一个则是“听一首老歌”,崔健的《一无所有》。
当问起张小龙“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歌”时,他笑了笑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
而当你问张小龙“微信是什么”的时候,他一样会把这个问题抛给你。
“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张小龙说道。
二、微信的语音识别系统是自主研发的
微信4.5 版新增了语音识别功能,不少人认为这套识别系统用的系列活动上多次露脸的科大讯飞的技术。但事实上,微信的语音识别技术是自主研发的。
微信团队一共200多人,其中研究语音识别的就有30来人。
三、为什么不做 iPad 版?
张小龙认为,微信团队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最本质的东西,使得微信能够迅速崛起。
确实,微信几乎每一个版本都在做最合适的事。
那么,微信为什么不推出iPad 版?因为还不是适合的时机么?
“我们确实不重视iPad 版,因为iPad 更多是在WiFi 条件下使用的,如果用户使用iPad 来注册微信,那么你跟他发消息,他可能不能马上收到,这样的体验就会很糟糕,他就丧失了随时在线的特征。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做iPad 版,如果我们要做,那肯定是我们想清楚了为什么要做,而不是为了多一个平台的终端。”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