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人人车创始人李健的自述投稿。最近,人人车C轮巨额融资的消息在业内不胫而走,虽然人人车官方未作回应,但是事件本身的影响力却并未因此削弱。
在今年《创业家》3月刊封面曾经将以警惕“C轮死”为话题开篇,提到超过90%的创业者难过C轮关。然而,对于人人车而言,二手车市场的天花板足够大,商业模式上极简、极致;在中国二手车行业里首创C2C虚拟寄售模式,目前在行业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对外宣称的数字上,无论是每月交易量、平台车源总量、单车成交时间等从不虚报虚高,坦诚率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这些,对应着C轮死的几个死因而言已经具备优势。
正是因为这种「朋友爱」文化,人人车公司内部藏龙卧虎,吸引了太多看上去“大材小用的”人才,比如人大计算机研究生在那里只是一枚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比如前法拉利的中国区代表也只是一名基层的员工。而人人车创业一年,能够从拿到雷军的投资之后就顺利过渡到千万美金的多轮融资,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这之中所经历的坎坷,所经受的打压、挫折与迷茫,与现在正在苦逼挣扎的创业者并不不同。从这篇文章诚恳的回忆叙述之中,或许能够窥探出人人车能够几次避免C轮死的背后原因。
从有创业的想法,到去年正式成立人人车,一直有人不断问我:能做成么?做不成怎么办?我也一直很坚定:团队好,能做成。一年后回头来看,走到现在很幸运,也很不易。有那么几次,人人与C轮死擦肩而过。回头去看,唏嘘不已。
业务之困:一个月卖不出去一辆车
一开始,我们的创业顺利得让人难以置信。
去年四月人人车成立,在网站上线前,我们就凭借线下服务卖出第一辆车。七月官网上线后,第一天PV过万。我们四个创始人很兴奋:这么做下去,到2015年底一个月卖500辆,就成了。
一个月之后,销量开始下跌,一周跌停。那正是北京最闷热的季节,一动不动都会全身是汗,心情焦虑。但和业务的压力对比,天气带来的重压感不值一提。那时候我们的办公室在上地科实大厦的一个两室一厅里面,全公司十几个人,每个人身兼数职,有事谁能上谁上。每个人都像祥林嫂一样,把朋友圈好友筛遍,对二手车交易感兴趣的,全都拉来,一个都不放过。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