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浪潮之下,什么“去中心化”,“碎片化”,“去绩效化”席卷而来・・・・・・尤其是“雷布斯”宣称小米从来不用什么“绩效考核”,也没有什么KPI之后,自媒体上开始不断有人发出一篇据说来自SONY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写于2007年的文章《绩效主义毁了SONY》。
我倒不是说这篇文章写的有什么问题,其实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在写作此文的时候,对于每况愈下的SONY充满了忧虑、失望和无助;同时对于造成SONY现状的核心问题,他归结到实行了“绩效主义”。我只是对作者的这个“判断”有疑问,其他于我而言,毫无评价的兴趣。
SONY到底是不是因为实行了“绩效主义”才倒下的呢?这个还真不好判断,如果不行“绩效主义”呢,又会怎样,会更好,还是更坏?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如果”。
那我们来看看其他企业,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手机大佬,看看他们或“绩效”或“去绩效”的结果是什么。
没有实行“绩效主义”的Nokia,沦落了!
先来谈谈4年前还是全球手机销量第一的Nokia,这家公司当年可谓叱咤风云,不可一世,最高峰占据了中国内地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度成为“好手机”的代名词。那句“科技以人为本”的广告语还犹言在耳,多少年来,蓝色的字体始终占霸占着终端广告位和消费者的眼球。但是,这个巨头沦落了,几乎一夜之间就被iphone击败,其实,是Nokia自己打败了自己。
Nokia也没有实行所谓的“绩效主义”的,但还是沦落了,为什么?相对而言,Nokia的管理也是很人性化的,那为什么会快速陨落呢?原因当然是失去了引领智能手机的机会,被iphone彻底颠覆了,这跟“绩效主义”其实没有什么关系。
从“绩效主义”转向“去绩效主义”的凡客,崩溃了!
再说一个大家也非常熟悉的案例――“雷布斯”好友陈年的凡客诚品。凡客诚品是“绩效主义”的践行者,从产品开发、设计、品类管理、仓库、营销等等有几万人,做了许多产品,进行了全媒体的营销传播,结果,失败了!据说“雷布斯”和陈年谈了好多次,最后说服陈年:只做衬衣,做极致的单品、放弃“绩效主义”。现在呢?凡客陈品搬出了豪华办公室,人员减少至3000人,在雷布斯的去“绩效化、去KPI”互联网思维的鼓动下,还是没有缓过神来,依旧低迷不振。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