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互联网产品”冷启动”问题浅析

2024-08-15 王柯团队
互联网产品”冷启动”问题浅析

“冷启动”cold boot 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数据挖掘需要数据的积累,而产品初期数据为空或者数据量太少导致所需的数据量达不到要求。

数据挖掘领域的冷启动是个专业问题,我们不做分析,这里要讲的是互联网产品的“冷启动”问题。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借用“冷启动”这个概念,来解释一下新产品如何获取第一批用户。

(一)为何会出现冷启动的问题

事实上,任何新创的互联网公司都面临“冷启动”的问题,即如何、从哪里获取我的“种子用户”。新创公司由于无历史积累,需要从无到有积累用户,不可能像腾讯QQ、网易邮箱那样获取亿级的固有用户,这时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桌面上,我靠什么获取我的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上文提到的“种子用户”seed users 是互联网产品运营中的一个常见概念。种子用户至少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早”,其次是“希望”。

所谓“早”是指种子用户是除了产品研发的公司相关人员以外第一批接触到该产品的外部用户,这些用户怀着好奇兴趣的心情和四下张望的眼神打量着新产品。

所谓“希望”是指种子用户孕育着希望,孕育着通过口碑营销带来更多用户的希望。即使非web2.0产品,种子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同样可以为产品提升带来贡献,因此并非依靠口碑营销的web2.0产品才依赖于种子用户。

言归正传,冷启动问题新产品都会遇到,大公司可以利用已有的海量用户向新产品导入用户从而很好的规避了这个问题。但“导入用户”也是有风险的,并非一本万利的生意。

(二)解决冷启动问题的方法

1、寻找种子用户

发展种子用户几乎是“肉搏战”,国内外公司不乏先例。

linkined的第一批用户是创业团队在线下邀请的(每人负责邀请50个高素质的商务用户,CEO负责100个);myspace的第一批用户是创始人的线下的乐队资源,cyworld的初期发展,是在汉城做线下的宣传。

国内新浪、网易、搜狐几家的案例读者可能更为熟悉。新浪博客发展初期通过媒体关系拉拢到了大批意见领袖、知名人士尤其是娱乐圈人士开通博客撰写博文,甚至开出高价稿酬,其它门户纷纷效仿。而这一幕在微博时代又重演了,我们可以预想到轻博时代这一幕同样会华丽丽的上映。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