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我说的“小米模式”不是粉丝营销,也不是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代工厂转型,不需要想那么多。
这是一个OEM企业从0创立品牌,一年就做到将近五个亿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诞生在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移动电源领域。
当初别人给我推荐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很疑惑,这个移动电源有啥好谈的?但是,采访完之后,我才发现,在最简单的领域创造奇迹,反而更需要智慧。
迷糊的代工厂
说到这里,案例的主角可以出场了,罗马仕的雷桂斌是一个做了十年笔记本电池的代工厂老板,众所周知,从2010年开始,笔记本出货量下滑,平板电脑和手机对笔记本的取代趋势很明显,老雷做了十年笔记本电池总算做到了这个小细分领域的世界冠军,但是,这个产业“日薄西山”了。
老雷受够了代工厂的辛苦,狠下一条心,一定要转型,做自己的品牌。
问题是,怎么转?
跟其他代工厂一样把自己的产品放到网上去卖?是淘宝上卖还是天猫上?是做自己的官网B2C还是去京东?要不要找个团队做渠道做品牌?或者策划什么事件引爆一下下?
太纠结了,方向太多了,选哪一个?
正当老雷觉得心里没底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建议他去派代商学院的总裁班学习学习,寻找一下电商的感觉,还能让那些老师们给你提点建议啥的。
果不其然,老雷收获很大:
一个是韩都衣舍的买手制培养过程和思想,这对后来老雷的渠道与品牌布局,很有影响,我待会再说。
另一个就是?派代创始人邢孔育明确告诉老雷,就做天猫,“你这种转型必须借助天猫,所以你别想那么多了,这种背后有工厂优势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势,别到处折腾了。”
老雷这下想明白了,电商这事虽然看似高深莫测,但在开始阶段必须聚焦一点,所以立马把所有精力、所有目标设定为天猫开店。
传统企业出身的老板们,不缺实战,不缺经营,但就是需要“过来人”能把电商这个事儿给讲明白,才能从思想上彻底转变。
但是,光老板想明白还不行,公司高管都要明白,否则大家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执行不下去。比如老雷回去后,跟总经理(老雷的弟弟)沟通电商布局,却很难达成共识,后来直接送老弟也去总裁班学了一圈,大家再沟通的时候,就顺畅多了,老雷的布局也可以贯彻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