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是时候为她写一篇东西了。从2003年入行互联网开始,我就成为了一个互联网的忠实信徒。“市场经济+互联网”将前所未有地改变中国!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态,它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变革的深远意义,要许多年以后才能被完全认识。
现在,中国互联网已经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甚至超过了美国,也诞生了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那样的世界级互联网公司。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它真正开始一个个颠覆传统行业:从媒体、娱乐、零售到制造、教育、金融。与此同时,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焦虑症” 也前所未有地严重。他们如饥似渴地忙着报名听各种培训课。当然,这个行业最懂行的老板们都在忙着闷头赚钱呢。即便心里明白未来趋势,也不会告诉你,否则怎么继续保持优势呢?
干了这么久互联网,又客串自媒体。在此不怕浅陋,用20个关键词梳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注:本文为上半部分,先梳理了10个关键词)。
1、墙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互联网产业诞生是在1994年,但电子邮件要出现得更早。北京时间1987年9月20日20时55分,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标志这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这封邮件的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现在看起来,极具讽刺意味。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互联网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任何世界巨头都必须争夺的市场。然而在这块土地上,国外互联网巨头们却无一例外地水土不服,诞生了著名的斯芬克斯谜团“外资之中国互联网魔咒”。平心而论,与它们本土执行力有关,与“墙”也有关。
在门户的Yahoo、电商的亚马逊、社交的Facebook等失败案例面前,例外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退出中国的Google―-雄踞世界互联网王座十年并且将继续称雄未来十年的现象级公司。当年Google的市场份额一度逼近了40%,一旦突破50%形势就会逆转。只能佩服人家的价值观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这事儿没法细说了,你懂的。
2、互联网思维
如今上至《新闻联播》,下至土老板,“互联网思维”红得发紫。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思想和方式,去改造乃至颠覆一切传统行业。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也是新增长点。这股浪潮的强劲冲击,产生了用互联网思维卖手机、做房子、卖煎饼、情趣用品…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