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舌尖2》的热播,节目中提到的多种美食产品成为天猫“爆款”。电商背后的卖家、“买手”,则在货源端展开激烈争夺。传统农业深深打上了电商思维的烙印,其中最重量级的玩家就是阿里巴巴。从早期聚划算上线的蕉农活动到遍布全国的“特色中国馆”,阿里巴巴的新农业探索早已成为互联网技术革新农业的典范。
5月9日晚,正在值班的天猫员工邵雄发现,“西瓜酱”的搜索量开始飙升。淘宝指数显示,“西瓜酱”最近七天的搜索指数环比上升124568.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96377.4%。
当晚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2》,用大约5分钟的篇幅介绍了山东菏泽的农妇制作西瓜酱的全过程,“西瓜酱”搜索飙升的原因正是来自这部纪录片。
随着《舌尖2》的热播,已有多个节目中提到的产品成为“爆款”,天猫、我买网、本来生活等电商加入到这场争抢消费者的大战中,电商背后的卖家、“买手”,则在货源端展开激烈争夺。
对于电商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推广方式,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陈亮将它总结为F2O(Focus To Online),营销界称之为“傍焦营销”。此前网友热搜《来自星星的你》同款服装,也有类似的特点。
“以前都是网站把货源组织起来,再通过推广卖出去,今后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电视、电影合作,节目里的产品,在网站上进行购买。”天猫食品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其实是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一次重新认知,而对于节目制作方来说,这或许意味着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百万流量刺激电商大打“舌尖”牌
每集节目播出前,天猫食品提前一周拿到食材清单、菜谱以及视频片段,随后会向天猫平台上的众多商家“招商”,将相关产品推到《舌尖》的专题页面上。
早在2012年,《舌尖》第一季就曾让诺邓火腿、松茸多种食材爆红网络,北京的一家西北菜连锁餐厅更是拿出30万元,邀请在节目中露脸的黄馍馍制作者黄国盛做代言人,并把黄馍馍开发成了一道招牌菜。
与第一季不同,《舌尖2》在商业上似乎更有章法。尽管节目中没有任何植入广告,但在开播之前就已圈定了几家官方合作伙伴。从金额来看,苏泊尔和四特酒作为冠名商,各自的广告费都在4000万元以上;从合作深度来看,天猫食品以及一家美食论坛――豆果网通过与《舌尖2》内容的深度结合,希望可以“搞点新意思”。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