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途牛旅游网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证券代码为“TOUR”,计划募集最多1.2亿美元资金,但上市交易所不确定。 据IPO文件披露,途牛2013年总营收为19.62亿元,2012年和2011年分别为11.2亿元和7.72亿元;两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75.2%和45.1%。在途牛赴美提交IPO申请前夕,《程序员》专访了CTO俱乐部会员、途牛网CTO汤峥嵘,通过他的讲述,来了解是怎样的契机下他决定加入途牛,以及他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
“最具有挑战的不是具体工作,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语言的转变,背后其实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从起初国外公司的一名普通程序员做到中国互联网公司技术高管再到途牛网任CTO,汤峥嵘回看自己多年技术之路上角色的变化,让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工作方式的转变。
而在谈及“互联网思维”一词时,汤峥嵘认为即使“互联网思维”被说得烂大街,还远远不够,企业如果不去用行为改变自己,努力转型,最终还是会被互联网浪潮淹没。
途牛网CTO 汤峥嵘
最大挑战实为工作方式转变
《程序员》:请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CTO成长之路,包括教育、工作背景等。
汤峥嵘:我的教育背景有点特殊。大学前两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出国有点热,但很少有本科没毕业就出去的。我运气比较好,本科就转学出去了。在美国继续读了两年计算机本科,又读了两年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加入了一家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在这家公司工作了6年以后,我搬到了硅谷,在硅谷先后加入了2家创业公司和一家大公司。从事的都是J2EE架构方面的工作。
后来有幸被当时阿里巴巴的CTO吴炯招进了阿里。2004年先负责淘宝的架构迁移,到年底开始负责支付宝的创建。2005年被调到B2B工作。我在阿里巴巴的前3年中主要负责国际网站的技术,后3年负责日本阿里巴巴的技术。2011年,我又回到了支付宝和淘宝。2012年离开阿里,加入了吴炯投资的一家创业公司。2013年正式加入途牛,担任CTO。
《程序员》:看你的经历,之前有很长时间的海外阅历,之后又回国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要职,这一路的角色转变,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汤峥嵘:我觉得感受最深的是:最具有挑战的不是具体工作,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