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互联网产品用户研究的四大误区

2024-08-12 王柯团队
互联网产品用户研究的四大误区

近期和一些做用户研究的人员进行了交流,发现很多做这个行业的人都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迷茫。报告写了很多,数据也分析了很多,但是却感觉对产品的实际运营帮助不大,甚至分析出来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比偏差很大。其实用户研究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很多传统行业,用户研究为行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实际上和传统行业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我们很多研究人员实际上还是沿用了传统市场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结果效果并不好。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几个常见的误区,希望能够对从事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的朋友起到参考作用。

误区一:毫无目的地做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

做用户画像这个事情其实是从快消品做用户研究的模式继承过来,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将自己的用户分成一类或多个类型的群体,并找到他们的典型特征,比如男性、25~24岁,收入4000~5000元……快消品行业做这样的研究是有一定价值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市场上不同公司的产品,或者同一公司不同子品牌的产品,在功能上其实没有太大差别,谁都很难垄断整个市场。

传统行业的产品都要找到自己的市场位置,并通过广告、价格等手段强化自己在这个位置中的地位。这个时候,找到一个细分的用户群体是很重要的。

互联网产品基本不存在成本和定价问题,主要差别在于用户体验。而用户体验的好坏基本上是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会因为群体的不同而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这个时候做用户细分和对细分群体进行画像实际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虽然如此,大量的互联网企业的用户研究团队(包括他们的市场研究供应商)还在将用户细分和用户画像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撰写大量精美、丰富的用户画像报告,但最终这些报告的成果根本无法得到利用。

误区二:将忠实用户作为核心用户来研究

什么是核心用户?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有不同的定义。考虑到操作的方便,很多公司会把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或者活跃用户作为自己的核心用户来研究。认为这些忠实的使用者是产品所能依赖的基础。很多时候,这样的假设是没有问题的。

在传统行业中,对忠实用户深入研究,找到他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相类似的群体中推广产品,从而扩大忠实用户的规模,这是很常见的操作方式。
在互联网行业中,产品,特别是处于回落期的产品来说,忠实用户可能仅仅是惰性用户。他们还在使用这个产品的唯一原因可能仅仅是“懒得”去换一款更好用的产品。这个时候他们的特征并不能代表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反倒是那些非忠实的用户,他们对于产品的认知特别敏感,才应该是产品团队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