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说到一个20多万真实粉丝的微信公共号已经算大号中的大号,广告收入3万算便宜了。有一些读者有一些不同意见,基本归于两点,第一是几十万甚至百万真实粉丝的账号不仅存在,数量也并不是太少;第二是有一个网友提出他有个65万粉丝的账号,但发一个广告的收入只有3万的一半!
读者的意见没有错,是现实存在的。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丁哥说,社交媒体的赚钱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广告模式,一种叫粉丝模式。这个分类名词的使用并不是十分精准,广告模式也可以称之为流量模式,粉丝模式也可以叫品牌模式。我们姑且用广告和粉丝这两个名词来做阐述。
什么是广告模式?其实就是互联网所称的贩卖流量模式。我有一个几百万粉丝的账号,做一个广告其实就是给广告主导出了一定的流量(或者叫注意力)。广告模式其实是经典媒体的模式,即在工业时代下,媒体打包用户注意力,再把用户注意力贩卖给广告主。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都用的工业时代下的广告模式进行经营。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的门户,以及社交媒体时代的账号经营,大部分仍然是传统的广告模式。举个简单例子吧,在个人站长时代,很多个人站长做很多的小网站,甚至做多个网站,形成站群,每个网站都显示一大堆内容让百度搜录,从而让用户可以自然搜索到,这样对于站长来讲,流量获取成本很低,最后再集合打包流量贩卖给需要的广告主。在2007年之前,个人站长流量是不值钱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大的流量买家,电商和页游都未成气候,而在2007年之后,页游和电商的商业模式的成熟让流量变的极其昂贵,那时候的个人站长也自然就赚了很多钱。
然后到了2009年,那个时候冷笑话精选的尹光旭仍然是站长圈一个不知名的初来者,站群时代已经过去了,光旭抓住了微博时代的机遇成为草根大号之王。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微博时代是光旭,酒红冰蓝的舞台,那些曾经牛逼哄哄的个人站长呢?道理很简单,赚钱的个人站长在那个时候不屑于做微博,才给了光旭等崛起的空间。同样,当微博红利透支以后,微信崛起,很多做微博的小伙伴在微信运营明显反应慢一拍。而Wemedia逆势崛起,道理是一样的。
回到上文说的那个兄弟65万粉丝的号,我查了下是一个跟性相关的号;虽然谈不上情色,但性和情感有很多擦边球可打;很多的内容有可读性。大部分几十万上百万粉丝的微信订阅号都是这样类似的草根号,无论是谈性,谈吃,都是跟劳苦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号。微信运营届知名的二当家的微杂志也很早过了百万粉丝,他自称微杂志是微信第一文艺青年聚集地!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