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产品设计如何直击用户心思

2024-08-12 王柯团队
产品设计如何直击用户心思

拿破仑曾说过:只有千疮百孔的部队才是战无不胜的,这句话也许有些绝对(或者说是被中国的鸡汤厨师们断章取义了),但那些装备精良、旗甲鲜明,在战场上排着近乎完美的整齐方队的部队却屡屡被拿破仑的大炮肆意屠戮,却至少证明了:过于追求完美的部队,是会吃败仗的。

在电影《亮剑》里,国军某师长被俘后非常不服气地和李云龙说:我们大炮尚未从牵引车上放下,队形尚未展开,你们就乘机偷袭……有本事就各自排好阵势再打一次……可惜,无论是战场还是商场,都没有机会让失败者重新打一次,而如果他们忘记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关于“机动性压倒一切”的思想,也必然会有新的失败等待着他们。

这个观点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为何曾看似无懈可击的微软在苹果的压迫下迅速黯淡,以及曾被许多业内人士嘲笑的小米为何能迅速崛起。

精英设计

许多成功企业的传统思维是,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就必须追求极致和完美:首先,花几个月时间做计划;然后,花几个月时间进行设计;而后,花整个周期的约四分之一时间进行开发;最后,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有可能要找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测试团队。这种模式中,所有的环节都充斥着顶级的精英,而且,没有测完的产品是不可以发布的。

正如微软,用五六千个最具实力的开发人员做每一版的Windows――分成一个个小组,每组配五个人,进行“311”配备,即每3个工程师就要配一个产品经理,一个个测试。在这种“最完美”的开发模式中,几乎不可能犯错。

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产品的开发周期被无限拉长,这直接制约了企业在新领域的发展。换句话说,所谓完美的开发流程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不确定性,但却让企业缺乏柔性,无法面对用户无限柔性化的长尾需求。所以,这些柔性(个性化)需求中潜在的无限商机也被浪费了。

这样的模式显然不是互联网思维,不是因为不够快,而是因为没有用户参与。随着用户需求的无限柔性化,即使利用“完美流程+完美精英”的模式也猜不出用户心中所想。
某种程度上说,新产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必须经过不断试错,才能迭代出更佳的形态和性能,不断接近完美。

通俗地说,“完美流程+完美精英”是一种典型的“埋头生产”的B2C模式,仍然是基于精英设计师的。而互联网思维应该是一种“抬头看路”的C2B模式,必须基于用户大数据或用户直接参与。
没有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像是一次“独裁式的投票民主”,由技术精英们来决定用户要什么。他们懂技术,但不一定懂用户,不一定接地气。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