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老是说传统思维,互联网思维,我听了这么多年,硬是没有听出啥意思;基哥虽然也有做过传统销售,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互联网行业里待,所以大家所说的传统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到底有什么区别,我还真没有分出来
带着团队在移动互联里跌摸滚打了一年,基哥终于体会到了思维和思维之间的差别,特用千字文一篇,来谈下这一年里的感受
第一:移动端的20%销量是伪命题
很多互联网企业玩移动互联,都是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把现有的流量导入移动端,比如天猫通过鼓励商户给出特殊折扣,或者特殊单品的形式,把PC端的流量往移动端引导。
比如利用微信做营销的企业,硬是在他的PC官网上挂二维码,把一些原本能在PC端消化的客户往移动端赶,然后乐呵呵的说,我移动端有成交了。
看完以上两个例子,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是不是和传统企业做电商的思路一个样子?
传统企业做电商很流行的玩法是,在门店挂着广告语:线上购买更优惠,线上和线下采用不同的SKU策略;现在换回PC电商做移动电商,也是走了传统企业做电商的老套路
当然,前期通过这种强逼的方式,为自己的移动端导入一些流量,来摸索移动端的运营方法,以及产生首批客户,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可以这样做的;但很遗憾,通过我观察,很多企业并不是这样一个思路,而是纯粹的为了移动互联而移动互联;
我参考了一些其他朋友的数据,以及自己的实际运营数据,拿微信来举例,每天的关注量,其中有一大半是来自移动端自然产生的关注,通过PC端强制关注的,只是少部分,而且还是在采用了超级广告语,以及超级流量以后,才产生这么点的关注;
一些从PC端或者线下导入的流量,要么是纯粹冲着扫微信能够拿到很大的优惠,或者是借用移动端能够提供一些额外服务,才来关注或者购买的;普通的广告语根本吸引不了用户去掏手机完成这个动作;如果是通过优惠来的用户,质量也是很差。
理由其实很简单,习惯了在PC端进行商业行为的用户,对移动端的商业信息,根本还没有产生粘性;
也就是说,他对一个只会促销的微信公众账号,根本不感兴趣,除非是一些特别贪便宜的人,或者他的职业就是通过贪便宜,然后兑换礼品获取差价;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