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Bazaart (一款社交图片编辑应用)的营销总监 Gili Golander 撰写,她在文中分享了自己为名不见经传的 Bazaart 做营销时总结出的四条经验。读读她从自己的公关经历中梳理出的若干经验,我们或许能少些浮躁,取些裨益。
两年前,当我踏上创业之路时,每次想到营销,我首先想到的一个词都是:说谎的骗子(liars)。
在我成长的环境里,商家们似乎都在竭力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体验,街边广告里充斥着宣传用户体验有多棒的标语。时间久了,我倾向于认为市场营销往往是华而不实的,就像乔治?克鲁尼曾演过的一些油腔滑调的角色。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担起创业项目 CMO 的责任(其他人都在忙编程),我开始以不同的眼光审视市场营销人员。现在,他们在我眼里是:会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s)。
为初创公司做营销,预算通常是紧巴巴的,或者说干脆没预算。那你的任务是什么?是促进增长,获得更多用户。
作为营销人员,你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下面是我能够分享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凭借这些技巧,我在预算匮乏的情况下,将我们开发的应用 Bazaart(一款社交图片编辑应用)的下载量从 0 打造到了 50 万。
一,进入一个现成的社区,或者依托一个成熟的社区来自我发展
2012 年夏天,我们正在纽约参加一个加速器计划,为期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们就要拿出 Bazaart App 的 MVP (Most Var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版本。我们很希望能在路演时令人眼前一亮。
当时,我们选择将产品与 Pinterest 紧密结合,后者已是众人热议的“明日之星”。这样做是为了依托 Pinterest 上强大的图片资源,让我们的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图片进行进一步操作。尽管我们的 MVP 功能还十分有限,但已经有了核心的“图片拼接编辑”功能,这一功能为 Pinterest 的用户提供了价值,他们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我们的用户。
通过与 Pinterest 的合作,我们在路演前一周完成了 MVP 版本的开发,并借助 Pinterest 的影响力吸引了媒体的注意,还接触到了与我们产品定位高度相关的用户市场。我们因此获得了第一波下载量,这其中的营销成本几乎为零。
这种模式并非我们独创。投资人 Fred Wilson 在他的博客里谈及营销时,将初创公司的这种成长路径称为“寻找切入点”,并提到,Twitter、Tumblr 以及 Quora 在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借鉴了这一模式。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