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店铺销售额突破5000万,2014年6月护肤品类目淘宝指数排名第一,这仅仅是我们从账面上看到有关莫七七这家店铺的一个大致形象。如果说,入淘6年从未花过一分钱的推广,包括钻展和直通车,其自营品牌VSN的退换货率仅为2%如果低的有点让人匪夷所思的话,那么两位品牌创始人微博账面上的60余万的粉丝数似乎能让我们找到些她们成功的逻辑。
在莫七七的经营思路中对于推广和营销的篇章,少的甚至有点可怜,因为她自称是一个连直通车关键词如何设置都不知道的菜鸟。客源来自广博的粉丝群体,门槛化的CRM管理思路,不计成本的闺蜜圈投入,以及工厂端柔性供应链的撑腰,“因为有些人喜欢功利的突出‘粉丝经济’,但我和小馨只想把顾客当成朋友”,这是显然一家另类玩法的互联品牌。
闺蜜们的订单
2008年,学医出身的哈尔滨女孩莫琪与自己的闺蜜黄馨,不顾父母的反对辞去医院工作,联手在深圳开了一家网店,做起了电商生意。因为一次偶然,两人结识了一位会做手工皂的台湾老师,由于发现手工皂护肤对皮肤改善的奇效,两人开始尝试自制手工皂并在线上网店进行销售,店铺的订单呈现滚雪球式增长,从此走上了独立护肤品品牌道路。
“在那个年代,没有微博,更没有微信,有的仅仅是BBS和博客”,两位创始人一边经营网店,一遍介绍护肤品和保养经验,仅通过淘宝论坛和博客两个渠道就积攒起了第一批粉丝,并将他们发展成了第一批顾客,正是这一批“原始积累”的顾客成了他们店铺手口相传的源头。“受限于淘宝论坛无法链接店铺的规则,在论坛里长期置顶的帖子对我们的流量帮助也不大,因为直到今天都是以搜索进店为主,而不是站内站外直接链接的形式”,莫琪认为用户的在产品端的体验上可能是具象的,但对店铺的描述往往是抽象的,他们即便是有推荐的想法但也只能描述个大概,即便是在6年后的今天这种模糊的品牌联想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因为有很大一部分用户的流量就是在看到微博微信晒单,却找不到你店的时候白白流失掉的。
“我们的品牌虽然叫梵曦诺VSN,但大部分用户搜索的仍然是莫七七这三个字”,年轻的互联网品牌在成长初期如果没有一个标签,显然是不行的,这个标签可以是人当然也可以是东西,但在没有标签式产品,甚至没有品牌的境地下,莫七七的经验就是刷名字与刷脸,直到别人把这些和店铺联系在一起为止。此后,网上都以她的昵称莫七七作为关键词,她也成了品牌标签,她们的店铺后来成了淘宝的“星店”。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