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一直做垂直媒体,服务过很多公司,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做市场、打品牌的经验,虽不敢说自己全都明白,但至少在方向上不会走太偏。经常有朋友问我,公司市场部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真正帮助到销售?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回答,因为市场部在不同企业的定位和作用不同,玩法自然也不同,尤其是在没什么品牌概念的中小企业中。不过,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市场部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企业挣到钱。
用资源置换激活需求
2013年11月28日,CBSi中国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千余人左右的客户答谢会,光在抽奖环节就送出了16万元,特等奖10000元4个,一等奖5000元6个,二等奖3000元20个,三等奖1000元30个。另外,凡是到场的客户均有300元答谢礼。这样算下来现场有近50万元回馈给客户。但是这50万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这50万元不是物品,也不是现金,是京东的购物代金券。尽管是代金券,对于拿到他的人来说也是真金白银。然而,这场答谢会上,CBSi和京东都没有花一分钱,就成就了一个三方共赢的“游戏”.
那么,这个“游戏”到底怎么玩的呢?我来模拟一下。
去年快到年底的时候,CBSi中国想办场客户答谢会,总编刘克丽就在想:答谢会要办得既让客户“满意”(客户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下一年度的收成),又不“丢范儿”(怎么说也是国际化的媒体,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还得“不花钱”(辛辛苦苦一年挣到的钱再往外拿,心里难受)。
于是刘克丽找到了京东CEO刘强东,想要和他合作。为了说服刘强东,刘克丽说了一个双赢的方案,年前就可能给京东带来1000万元的收入。
“我们年底将举行系列客户答谢会,会上来的都是精英,消费能力自然不用说。京东可以拿出一些资金在会中做些促销……这些促销,京东可以不花一分钱,还能挣上一大笔。我以北京答谢会为例给你分析一下。你只需去找个印刷厂,先印50万元的代金券,面值分别为300元、500元、1000元、3000元、5000元、10000元,弄得精致、隆重点。然后我们在会中分几批把这些券发给大家,每一次分发,都是对京东品牌的有力传播。要知道会场在座的全是精英人士,这么精准的传播机会实属难得。凭我的经验,面值低于10000元的代金券两个月内80%以上会消费完,现在临近年底,是送礼、增添家庭设备的旺季,这个概率可能会超过90%.如果你还不放心,可以给代金券定个期限。然后,你去找各大商家,告诉他们京东年底有促销活动,并且已经送出了50万元的代金券,预计两个月内消费完毕。年底了,大家都在冲业绩,你再拿出点优质资源,叫商家出点广告费应该问题不大。回收的50万元冲到财务报表里,稍加运作,在资本市场就能得到500万元的价值收益。而且,代金券发出去后,受益者超额消费和带动周边朋友在京东消费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同样的会,我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开展,京东可能获得的收益将是50万元x10=500万元,在资本市场获得的价值收益就是5000万元。即使把运作成本都扣除,京东获利1000万元应该问题不大……”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