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饿了么获得大众点评领投8000万美元投资,经过4个多月的发展,饿了么的公司规模、城市覆盖数量及日交易订单量已经达到去年底的10倍。
目前,饿了么公司规模已超过2000人,城市数量近200个,日交易订单数突破100万单。而在2013年底,当时公司规模200人、城市拓展12个、日订单量10万。如果从今年5月算起,时间还不足半年。
外卖市场在觉醒,慢不下来了
去年底,阿里的淘点点和美团相继染指外卖业务,让原本一直处于行业领先的饿了么感到了一丝压力,而今年6月百度的突然闯入,让已显激烈态势的外卖市场更加紧张起来。
巨头切入外卖市场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市场庞大;
2、积累外卖后端数据;
3、培养用户移动使用习惯;
4、团购市场疲软。
一方面巨头纷纷垂涎,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外卖市场在各方培育下已经发展日趋成熟,地方势力逐渐抬头,异地扩张将面临本地挑战。饿了么想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就需要快速抢占市场,抢占用户心智。用户外卖习惯一旦形成,平台的迁移成本将会很高,饿了么在几年的市场拓展中已深谙其道。
在今年5月份宣布获得大众点评领投8000万美金时,饿了么就曾对外宣称“今年年底可能会扩张到100个城市”,如今已经扩张近200个城市。创始人张旭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正是扩张市场的重要时机,必须要快。”
快速膨胀后的隐忧,24券值得研究
城市数量由两位数扩展到三位数,订单量也由十万级猛增至百万级,对于饿了么,既是成绩也是压力。成绩显而易见,不必细说,压力却是快速成长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这种压力尤其体现于24券。康嘉坦言,由于快速增长可能引发的运营和管理风险,饿了么高层曾专门做过有关24券的针对性案例研究。
资料显示,24券2010年成立,2011年11月拿到C轮数千万美元投资,2012年10月网站停业,2013年1月正式关闭。其中快速发展引发的团队管理失控,导致企业各类问题丛生,矛盾激化。
康嘉表示,为了控制公司快速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饿了么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1、成立公司内部“发改委”,强化解决沟通问题,以OA为中心,梳理工作流程;
2、在人事、财务层面,借鉴并引入大众点评、腾讯等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3、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安排到各重要岗位;
4、尊重并学习竞争对手在团队管理和城市拓展上的部分优势;
5、人性化管理与企业制度管理并重;
6、搭建培训体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