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互联网补贴进化史

2024-08-12 王柯团队
互联网补贴进化史

[核心提示] 从简单粗暴的返现金补贴到越来越聪明的红包,互联网给传统商业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资本,而是彻头彻尾的进化。

北京高压锅牛肉店的刘老板一度停止营业,在接入各大外卖平台后,他的订单在一个星期内增加 300 单,有时候 57 份盒饭都不能满足一中午的送餐量,在和老婆起早贪黑地坚持一个星期后,他无奈地选择了暂停营业,等沈阳老家里有人过来帮忙再接着忙活。

这 种高额补贴确实在改变用户行为上效果显著,烧钱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竞争手段和业务发展模式。在外卖行业,补贴已成常态,「单单减免、特价促销、礼品赠 送」,各种手段不一而足。补贴额度上每家都不甘示弱,这从它们接二连三的巨额融资中就可看出。几天前,饿了么刚宣布融资 3.5 亿美元;两周前,美团也确认了 7 亿美金的融资消息。

补贴成为常态的做法从去年的打车应用就已经开始。对这种产品较为类似的产品来说,补贴能直接影响到用户决策。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范围地改变用户习惯。它也不仅限于打车和外卖这种新兴领域,像在线旅游等行业也在争相效仿。

那么问题来了,砸钱这种看上去是拼蛮力的办法真的有那么蠢吗?其实在短短时间内它已经悄然发生进化。互联网的力量在于,一点创新精神也能更聪明的玩转烧钱这个武器。

补贴如何变「聪明」

最常见的补贴是什么?如果去商场里看一下,发现各家做法大同小异:满 xx 减 xx 或者消费后送代金券,这其实是最常见也最古老的一种补贴形式。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自然因为它有用,但对打车这种不得不进行长期补贴的行业来说,这种形式就显得效率太低了。

去年 1 月滴滴和快的相继开始大规模补贴打车,在 2 月愈演愈烈渐入高潮,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停止补贴。当时的补贴方式比较粗暴,无非送券满减。补贴停止之后,订单数如期下降,滴滴打车 CEO 程维曾在腾讯科技的采访中承认这点。

数据在说话,补贴不能停,但不能跟之前一样。这个很可能需要长期补贴的行业呼唤更聪明的补贴方式。

5 月下旬,打车红包出现了。第一个做这件事的是滴滴打车,乘客使用微信支付成功支付打车费后返回滴滴即有机会领到红包,并将红包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对话中,让微信好友一起抢打车红包,抢到之后在下次使用滴滴打车时使用。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