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O2O行业2015的几个预测:立此为证,年底兑现。2010年,美国一家支付公司TrialPay创始人Alex Rampell发表一篇文章阐述O2O概念的时候,肯定没有想象到这个词语在大洋彼岸落地生根。
经过几年酝酿和试错,O2O概念几经修正和升级。而被称为O2O元年的2014年,O2O概念被过度透支,一边是高层大佬等对“O2O”的质疑和否定,比如阿里COO张勇提出O2O是一个伪概念;一边是抑制不住的资本狂热,饿了么3亿美金、快的6亿美金、滴滴7亿美金……屡次刷新纪录。
笔者在O2O行业已有3年实战以及观察经验,从对概念的一知半解到的深度思考之后的略有心得。现在斗胆做一些2015年的预测,一部分是关于趋势的,一部分关于业务的。这是个有趣的事情,2015年底就可以看看哪些得到实现,哪些在妄言。
O2O趋势判断
概念升华:线上线下到虚拟和交易
O2O的英文概念是Online to Offline,其1.0的概念是线上购买线下消费。其初步实现的形式是,线上推广,线下消费。能否完成信息采集就是所谓的能否完成“闭环”。当时丁丁优惠展示即用的优惠券就是这种形式。
O2O的2.0则是在完成消费到店数据、支付数据的采集之后,生成线上线下的多次联动,反复联动。进而沉淀更多的数据,为商户和平台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基础。美团、大众点评都已经完成支付数据、点评信息的闭环2.0。
O2O目前的概念进入3.0阶段,已经没办法用字面来直接翻译,其寓意是,建立一个渠道来沟通线上虚拟世界的感受和消费,以及线下实际场景的体验和交付。
综合来说,O2O的1.0很多还停留在媒体属性,线上看到直接信息并触达消费,2.0多了汇集信息、数据的功能,从带缺口的闭环成为可以相互促进的完整闭环,而3.0的O2O则代表着又一轮信息革命,代表着更多之前未“触电”的商户将得到一轮技术洗礼。
此前信息化革命覆盖了大型公司、行业,进而制造了一个个封闭孤立的系统,而互联网带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将覆盖更多层面。一方面随着云计算普及,技术门槛降低,一方面互联网诞生了一些简单粗暴放之四海皆准的产品,比如连一个四五线城市街角的饮料店都被团购销售反复灌输过互联网概念。
场景深入:烧钱到沉淀
2014年,O2O大力度烧钱几乎成为主旋律。春节期间的打车大战,高额补贴建立了门槛,把打车市场烧到了双寡头时代;持续全年的大众点评、美团、百度糯米在团购领域的烧钱抢市场份额大战,表面上市场份额变化不大,但事实上前线战争已经高度白热化,下半年得到融资的饿了么与美团又开启了月度数亿元的外卖烧钱大战。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