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者的辛劳不言而喻,但真正赚到钱的人很可能不是掘金者。在广为流传的“加州淘金”故事中,卖工具的人笑到了最后。如今相似的故事正在P2P行业上演。
“每天都过得很紧张,因为每一分投入的钱都需要获得转化。”30岁的李萍(化名)如此形容目前的工作状态。她是国内一家中型P2P平台的SEM(SearchEngineMarketing,即搜索引擎营销)专员,已有五年的SEM从业经验。
半年前,李萍从一家票务公司跳槽到现在这家P2P平台,理由跟所有从其他行业跳槽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大同小异:高薪、看好这一行业的前景。
她的主要工作是在百度、360等搜索引擎上,通过竞价排名、购买关键词等方式为自己平台做营销推广,将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的用户引流到P2P平台上去。如何控制好获客成本,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当然,一个不二的法则是:烧钱。
李萍告诉《棱镜》,她所在的平台每个月光花在搜索引擎上的广告费约100多万元,2014年她花在百度上的所有费用超1000万元。作为一家尚未获得融资的平台,这一“消费水平”跟那些已经“抱到风投大腿”的平台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包括爱投资在内的多家P2P平台内部人士向《棱镜》表示:一个月100多万元的搜索推广开支在行业里仅属于中下水平。一家已完成B轮融资的平台市场部总监告诉《棱镜》:该平台一天光花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的费用就超10万元,加上在百度知心、网盟、移动推广上的开支,“一个月能‘轻松’花掉近500万元。”
“这还不包括在360、搜狗等其他搜索平台上的营销费用,以及自身平台的运营费用。”该市场部总监介绍称,所有这些费用算下来,全年成本将达到亿元级别。这意味着不计算平台盈利能力的前提下,所谓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只能“烧”几个月。
在这场以“钱”为武器、以“烧”为角力方式的战争中,无人能够置身事外,战火已经将所有P2P平台卷入其中。烈焰煅烧之后,浴火重生者,注定只能是少数。而活下来的人,将会面对的究竟是星辰大海,还是新的修罗地狱,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更让人沮丧的是,目前除了烧钱,P2P平台们别无选择。
P2P从业者为何不敢点公司页面?
“非常残酷”、“极其惨烈”,是P2P平台方在描述推广竞争时,对《棱镜》说的最多的形容词。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