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之前,柳青对我来说是个有不少光环的人:柳传志的女儿,高盛亚洲区的董事总经理,滴滴打车的COO。见面聊过之后,这些光环淡了下去,她在我眼中的形象换成了一个温和、思维敏捷而且很有梦想的女性创业者。
采访约在滴滴的办公室,从外面的呜呜冷风中逃出来,突然进到他们的办公室,很暖,进门是滴滴的标志橙色,转了一圈,从气场上能明显感觉到这是一家年轻并且处在快速上升期的公司。
我和柳青在滴滴的图书室里坐了下来,简单几句之后就直入主题了。
36氪:现在滴滴是个什么状态?
柳青:发展挺快的。两年时间,滴滴已经1600多人了,就在这两个办公室就有800多人,主要是技术和产品部门的人,其中专门做算法和数据处理的大概有300多人,这一块也是我们的精锐力量。滴滴现在每天要做的数据处理和匹配是非常海量的,一天的成交订单量有数百万,这些订单的背后是大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匹配。比如滴滴会对所有司机做画像分析,依据就是司机使用滴滴时的行为,他的交班时间、地点,喜欢接什么样的活,在哪种情况下会拒单等等。有了这些分析,在分配订单时,就能把合适的订单推荐给适合的司机,最终的效果就是更短的应答时间和更高的接单率。打车平台真正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提高匹配效率。初期可能更靠补贴和地推去抢市场,但是到了后期,匹配效率的提升是最重要的。
除了数据分析之外,滴滴还会在平台规则上做调整来让整个交通系统更有效率,这一点是传统的交通系统力所不能及的。比如你早上六点想去天安门看升旗,大冷天的可能就是没司机会接这个活,加了小费也不管用。怎么办呢?滴滴引入了“滴米”来做调度。司机在接活时,会根据这一单的难易程度来增减司机的滴米,好单子就会扣滴米,没人爱的单子就会奖励滴米,司机积累的滴米高了,平时就更好抢单。通过这个类似积分的制度,滴滴可以优化某些场景下的交通,这也是数字平台的优势。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