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公司投资逻辑和估值计算,传统企业走差价模式,互联网企业走估值模式。
一、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是好公司?
1. 公司大幅领先,所在领域具有马太效应,“老二非死不可”
形成马太效应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胜出的公司获得垄断红利。例如即时通讯领域的QQ,微博里的新浪微博等。究其原因,社交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交流,因此互相影响巨大,最终某一群体的用户,只会聚集到某个特定平台。即使是挂掉的MSN,以前也可以认为在外企白领里具有马太效应。
在游戏领域,竞技类游戏也会有马太效应,如英雄联盟,穿越火线等,基本都是垄断了所在的细分市场。
【点评:垂直市场的细分逻辑】但其他端游和页游的马太效应就不太明显,如天龙八部,征途,传奇等可以同时存在多年。具体原因,大致是因为RPG游戏玩家的需求多样化,需要不同类型的游戏满足。而细分市场的竞技类游戏,用户需求明确,精确,而且玩家间的互相影响也更大(如打枪游戏,所有小伙伴们都玩CF)。
在电商领域,淘宝的C2C也呈现马太效应,平台规模越大,商家和用户越多,反过来又促进平台变大。
【点评:平台逻辑】但在京东,苏宁易购,易迅等参与的百货类B2C领域,马太效应较弱。原因是这几大B2C目前差异较小,多数是标准化商品,用户基本是哪里便宜去哪里,因此几大B2C都在努力的发展商户开放平台来突围。
需要关注的是,在折扣特卖的细分领域,唯品会是不是拥有马太光环?这个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视频行业的马太效应则比较弱,仍处在厮杀阶段:拼外部内容的话,要么是看谁独家买断烧钱多,要么就没有差异化,去谁家看都一样。拼自制内容的话,马太效应更没有了,用户口味的多样性,决定了每家都能抓住一部分用户,有人喜欢去乐视看美剧,但有人更喜欢去优酷看RunningMan。
马太效应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形成能够自发增强的闭环。社交领域是特定用户间的闭环,朋友都用QQ,所以我也用QQ,同事都在用微信,所以我用微信。淘宝网则是用户和商家的闭环,用户多则商家多,商家多则商品多&商品便宜,进而吸引更多用户。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