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那么你考虑的问题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差不多,就是“钱给得如何” “职务是什么” “工作时间是什么,经常加班吗” “公司离我家远不远” “公司品牌如何” “直接上司好不好” “我是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唯一一个要多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公司成长速度如何”。因为加入创业公司的最大红利就是增长速度,就像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说的 “Find a rocket ship.”
如果你是以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的身份加入一家创业公司,你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我相信你手上一定有好几个创业公司可以选择,那么这时候一定要记住――
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第一个问题,这事情能做大吗?
好几个投资人都和我说过,创业一定要做市场大的项目。一个创业项目失败了,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团队不优秀,也不是你们不够努力,只是这个事情的市场本身就很小,你怎么都不可能做大。
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做一个小而美的项目涨涨经验值也蛮好的。不过一个小而美的项目到了后期有可能变成鸡肋,它既没有被市场证明不行迅速死掉,也没有爆发性的增长,这种项目最悲剧。当你已经能以一个合伙人或者总监级别加入一个创业团队的时候,我相信你已经工作了一些年数了,在自己的领域有了一些成绩了,这时候你的时间机会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自己一个厉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几个厉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Facebook前100名工程师的收入比99%的创业者高。在中国,现在的情况是,人人都去创业。可是五个很厉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个几十亿美元的公司,他们都自己去创了五个公司,结果都死了。
怎么样才算大事?就是顺势的项目。
每个创业者说起自己的项目都两眼放光,都觉得自己这个点子超牛逼,五年之内一定上市。别只听他喷。要自己去判断。
当时我在谈好几个创业项目,旅游、电商、O2O、整形APP、智能硬件。我都分析了一下:旅游和教育是这两年非常火的项目,是VC热投也是媒体重点报道的项目;O2O也是大趋势,不过顺势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掐时机,不能做早了,市场还没法接受,比如05年做手机阅读APP,也不能做晚了,那就大红海别扎进去了,比如11年12年的团购;那个电商项目已经在谈D轮融资了,所有数据都特别好,而且也差不多就是两年内能上市的节奏;整形虽然是比较有争议性的事情,但也是最近几年热起来的项目,出租车和写字楼里的广告特别多,客单高,重购频率高,决策成本高、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一个第三方的平台/APP有很大发展空间;智能硬件这两年也很火,我谈的那个项目也拿到了B轮,但对于一个智能硬件的市场有多大,我其实摸不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