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留意到自己消费习惯的改变吗?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习惯了在微博或者微信上留意到朋友和亲戚在讨论什么热门的东西,然后因为感兴趣而去搜索并决定购买;或者是在社会化媒体上到电商网站的页面跳转中,直接完成消费的“吸引――搜索――下订”过程。根据Tamba 的报告显示,76%的人是靠着朋友的推荐来做购买决策,只有15%是靠广告。而根据We Are Social 大陆网民的上网时间中,有41%是用在社会化网站上。
这是站在消费者角度而言的社会化媒体对消费习惯的影响,品牌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中被认知被记住被感兴趣。站在电商的角度来说,在这个流量越来越碎片化、买家需求越来越精准的时代,品牌建设在沟通买卖双方中凸显其重要性,而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越来越被重视的渠道,在此之上发展的社会化营销就被认为是获得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的有效手段,所具有的精准、互动和口碑营销的作用不可小觑。

那么,电商品牌应该如何在社会化媒体渠道发声、如何进行社会化营销?如何获得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社会化营销是不是意味着就是要开设品牌微博账号或者微信公众号平台?如何解决品牌信息的单向推送缺乏互动的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化电子商务热潮中被热议的话题。那么我们就从盘点2013年的3个电商品牌社会化营销案例开始。
褚橙――打造高溢价的农产品电商
本来生活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唐宋在名为《像可口可乐一样卖水果》的分享中提及,在做褚橙2013年的品牌营销的时候,考虑到的问题――如何将非标准化的东西做成一个标准化,以及如何面对年轻人做推广。

于是我们看到本来生活网以“讲故事+文化包装+食品安全+社会化媒体营销+产销电商一条龙”,打造了2013年褚橙大卖。其中将大数据技术和社会化广告技术进行结合,通过“褚橙故事”传播+预售促销活动相互配合的形式为褚橙的售卖做预热的方式值得借鉴。以下是一些在之前广泛讨论的事实基础上总结的褚橙案例要点: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