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在什么时候去接触投资人?FA有用么?股份稀释多少合适?
这些是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的难题。上周的36氪融资小课堂上,GGV(纪源资本)副总裁吴陈尧 Joshua 从投资人的角度,给出了一系列创业者早期融资的建议。
由于场地限制,本期融资小课堂有 90% 的报名者都无法亲临现场。如果你不属于那幸运的 10%,这篇文章不要再错过。
该在什么时候接触融资?
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融资,这是创业者最常提出的疑问。Joshua 提到,除了考虑公司和产品本身的节点,其实外部环境也很重要。“我们普遍相信,今年下半年开始 VC 的手头会紧一些。”Joshua 说到。
互 联网创业投资在过去两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一段时期。“两三年前我们看一个项目,可能有一个月能够慢慢思考。但到了 2014 年上半年,看完一个靠谱项目可能两三天内就要给出决定,不然就会被抢掉。”Joshua 提到。而一期基金的周期大概是 5 ? 7 年,投资大概会在 1 ? 3 年内投完。如果不到一年已经把这期基金的一半投出去了,那接下来的步调自然会变慢。这个节奏的是会互相影响的,当几家 VC 特别快,整个市场的速度也会跟上,反之亦然。所以市场有波动是很正常的。
前些天刚宣布获得 1.6 亿美元融资的 Slack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到,公司账上其实还有大量资金。选择在这个时候再融一笔,是因为“现在是有史以来最好的融资时机”,他们偏 向于在 VC 市场变糟之前囤下足够的资金“过冬”。当然,VC 市场的具体波动幅度和周期,其实 VC 自己也无法准确判断,更不用说创业者。
抛开外部因素的话,Joshua 提到,总体上天使轮并不需要有上线产品和运营数据才开始接触,有了 idea、搭建好团队即可。而天使之后,理论上当然是越晚融资对估值越有利,但如果是非常烧钱的领域,或者市场已迈入激烈竞争阶段,则有必要更早融得资金。
天 使轮之后的投资人看重数据么?答案是看重。尤其 VC 熟悉的标准行业,如果市场上已经有不少家在做,并且模式没有太大差异,数据就会是 VC 判读的重要因素。对于这类型的公司,Joshua 建议有了靓丽的数据再去接触投资人。“有一些公司会在融资前的短期内拉一把数据,再去见投资人,”Joshua 提到,“其实 VC 都是看得出来。但哪怕是这样短期拉起来的数据,也要比没有数据有优势一些。”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