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O2O上半场核心是服务一个行业,模式创新红利期已过,现在是资本红利期。O2O下半场核心是服务一群人,例如:家居O2O、母婴O2O、家政O2O、教育O2O等。若说幻想万物互联是一种飘在空中的理想主义,那投资O2O绝对是务实,接地气的现实主义。
如果说是投资硬件、幻想万物互联是一种飘在空中狂想症的理想主义呈现,那么投资O2O绝对是务实,接地气的现实主义。
之前看硬件,找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感觉,越是想找其中的投资逻辑,发现就越迷茫,最后发现其实逻辑无处不在,殊途同归。重要的还是跑道的形成时间和跑道的宽度。
我依然无比看好硬件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坚信万物互联会到来――但是时间点上有一些犹豫,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亦或是工业革命,都是由硬软结合推动的,但是无一例外都曾有一个核心硬件:蒸汽机、组装电脑、智能手机。但是万物互联却是碎片化硬件,所以预测跑道形成会很困难(PS:观点――万物互联最先形成跑道的很有可能不是硬件,而是中间通讯层的管道建设者)。当然bong的创始人大宇持有不同观点:明年年中将是智能硬件形成跑道并加速发展的时间点。我们拭目以待。
回归正题,物极必反,在空中飘久了自然怀念起在地上的日子,最近看起来O2O的项目。这是一个被炒烂的名词,各种围绕其展开的主题活动、峰会,各种著名人士:媒体人、创业者、投资人、传统企业家都三句话不离O2O,不然就有low爆的感觉。当然我也一样。
O2O实际上应该从团购开始,只是当时概念还没有被抽象化。2011年千团大战,BAT隔岸观火,虽然之后都插入其中,但是也只是宣告机遇与方向的选择。大公司有时候站的高看得必然远。
O2O发展到现在已经快4个年头,没有什么概念能刮如此持久的大风,吹起的猪无数。不经要问,既然世间无永恒,那O2O何时是尾?亿欧网CEO资深O2O评论家普哥有一篇文章《黄渊普笔记:O2O即将进入下半场,该如何应对?》我很喜欢,里面提到的O2O上下半场的概念我尤为赞同。
其实所有的投资都和跨国公司的产品战略一样是瀑布式的,最先是宽跑道的事情做起来(上半场),特点是:用户轮廓模糊、泛需求、高频次、高天花板,然后大资本助力打仗。接下来是概念普及期(下半场),各种垂直细分起来,特点是:用户轮廓清晰、垂直需求、高频/高客单,资本助力。最后是推动线下商业服务真正步入2.0时代(尾),也就是可能所有的线下商业都已经相对成熟,都可以给用户提供相应的互联网服务。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