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于从团队来预测一个产品能不能走的远,而不是产品和模式本身,因为产品是可以持续迭代的,模式更是本来就应该不断试错,唯有靠谱的团队,才是推动这一切走下去的驱动力。
老婆是产品经理,在做的事情与共享经济有点关系,所以关注汽车共享领域有一段时间了,甚至我们婚礼时的用车,都是提前通过易到预定的。自从她成为易到用车的忠实用户开始,就跃跃欲试的想体验一番司机的感受,但填了无数次表格也没人搭理,另外从易到司机口中得知现在加入易到居然需要“公关”工作人员了,毕竟我们不是专职开黑车的,于是放弃。
春节前,准确的说是取消高峰补贴后,早高峰用易到叫车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经常是叫了几遍也没人搭理。想必是司机认为我们自西向东穿过整个北京的上班路途太远而且太堵,影响了他们接单,所以就有选择的放弃了为我们服务。此时想起了那个进入中国已有一段时间的Uber,初次体验感受不错,起码高峰时间可以叫到车了。跟司机聊天时知道,Uber是不会让司机接单时知道目的地的,而且采取派单制,接单率直接体现在司机的收入上面,加之简单的计费规则(路途+时间)和“巅峰加价”,彻底抹平了司机挑活儿的动力和必要性。
对Uber刮目相看始于春节的泰国之旅,同样一个应用,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无论是在繁华的曼谷市中心,还是在老婆不慎定错的鸟不拉屎的普吉岛酒店,依然是熟悉的界面和叫车流程,直接输入地址,不用跟司机多说一句他们的ThaigLish,就可以直达目的地,简直方便的不行。再看看到了国外就变成白屏的各种国产地图,才能明白真正的互联网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从泰国回来后,这位产品经理就又跃跃欲试的想要试试Uber司机的体验,看了下申请要求,家里的车符合要求,驾照也符合要求,考虑到女司机的安全问题,决定先用我的驾照申请一下试试看,没成想,这个申请之举启动了一个槽点多多的奇葩历程……
首先是在Uber.com提交“成为司机”申请,按步骤下来,略去上传各种证照不说,最后一步是要我看一个培训视频,视频居然是托管在Youku的,幸亏家里的网络一直在VPN线路上,才使得“线上培训”能够顺利完成。当时真不知道国内的朋友们如果不用VPN是怎么走完这个流程的,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知道Uber China的“培训”方式之后,此处后面会具体说明。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