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生产过剩,内需不足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症结,李克强总理在当天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要鼓励大众消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并且要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细心的人或许已经看出来了,李克强在报告中的“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O2O,在过去的2014年O2O和互联网金融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最热的两个词汇,催生了一大批创业企业,对拉动的内需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居功至伟。
众所周知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产业和项目无疑是未来一年或者数年的热点,O2O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对O2O产业的发展持鼓励和支持态度。
由此笔者大胆的做一个预测:2015―2017年会迎来一波O2O相关企业的上市潮流,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我们可以先简单的盘点下过去的5波中国互联网上市热潮:
第一波:1999―2000年,以新浪、搜狐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掀起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浪潮。
第二波:2004?2005年,以盛大、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秀(当然,后来都成巨头了)在境外上市。
第三波:2007年左右,以巨人、阿里巴巴(B2B业务)、金山、完美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上市,均创造了大幅度的股票增长。
第四波:2010年左右,以优酷、当当、360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密集的赴美上市,曾经在一周内创造了6家互联网企业密集上市的盛况。
第五波:2013?2014年,以58、京东、微博、阿里巴巴集团为代表的企业上市,体量上来说为最高的一波。
而我们要谈的第六波就是2015?2017年,O2O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尤其是O2O),将会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企业实现上市,并且除了国外,境内也会是不少企业的选择。说了这么多,问题就来了“中国互联网进入中国已经21年,O2O模式出来也超过15年,为何这么多年没有相关企业上市,而未来两三年会进行大爆发呢”?
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原因: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