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两件有趣的发人深省的事情。
第一件是上周发现我们网页上的新闻标题在不同的 系统上显示长度不同。有的可以看到完整标题,有的看到少一个字。类似问题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我隐约觉得可能是跟字体的渲染有些关系,只是让负责这条产品 线的产品经理去看看。后来大概随口问了一下工程师,工程师没提原因,只是建议我们对字数控制再严格一点,避免不同环境的显示差异。这事儿也就算结了。
上 周发现这个问题再次出现时,我突然就有点儿着急了。于是就跟着负责的同事跑到了现场去看。看了两三台机器,大概猜到了问题,回来以后把问题输入 google,一敲回车,点开看了前三条搜索结果就弄清了原委,也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前前后后花了不到半个小时,解决了一个之前浑浑噩噩一直没解决的 问题。
第二件事来自于曾经就职公司的老同事,他是个大概四五年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了,聊到他的职责,他充满了愤怒,大概意思就是合作伙伴不靠谱,工程师不靠谱,老板不靠谱。他的想法不能实现,他提的项目大家不用心,他分配的任务大家不配合。
言外之意就是,他已经仁至义尽,但其他人没做好,这可不是他的责任。
这两件事情存在我心里不停的发酵,终于促使我想通了一个道理,就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最可贵的能力不是什么沟通、写文档、分析需求。而是「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
之前听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给他一件事情,他完成了。再给他一件事情,他又完成了」。我当时觉得这句话蠢透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很想给这句话点赞。
当我们的目标只是应付工作任务时,我们会关注职能边界和工作责任。我们做好自己的这一部分,然后等着别人完成属于他们的那一部分,当别人没有按照期望完成工 作时,我们就会冷嘲热讽,觉得是他们的无能影响了目标的实现,有意无意的想「事儿成不成无所谓,只要别是我这个环节的责任就行了」。
然后就是推诿,找借口,装无奈,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处,黄金被沙粒埋没,被无能和愚蠢的环境、同事、老板、公司制度、公司文化所扼杀。
相反,若我们的目标是「让事情发生」,状态就会完全不同。为了让事情发生,就得杀红眼,就得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