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上市后连拉三个涨停后,暴风科技(300431.SZ)收于12.44元。当天暴风科技发布公告重申视频内容、销售费用、带宽成本居高不下;行业竞争激烈;应收账无法收回等风险。市场对此置若罔闻,继续以7个涨停将股价抬至24.24元。按4月7日收盘价,暴风科技市值为29.1亿元,市盈率69.35倍。相关论坛中,股民纷纷预测至少还有3个涨停。果真如此,直接持有2556万股暴风科技的创始人冯鑫身价将达到8.25亿。
在业已被几大巨头瓜分地盘的视频圈(而且巨头们都还不赚钱),暴风能活下来、赚钱,最终IPO,着实不易。本文从资本角度来梳理下暴风是怎么由一开始准备的“出口”转为“内销”的。
为什么回A股
2005年8月,冯鑫团队注册成立了酷热科技,作为的视频软件开发、运营的主体。
2006年5月,冯鑫团队在投资人指导下设立了境外公司Kuree。同年8月及12月,IDG分两次投入300万美元,获得Kuree的32%股权(冯鑫持股36.17%)。
2006年9月,Kuree收购了暴风影音的软件、技术秘密及商标、域名。不久,暴风影音知识产权与酷热科技积累的技术一起被注入冯鑫团队控制的暴风网际。
2007年7月,Kuree 再次向IDG融500万美元。融资完成后,IDG、冯鑫持股分别持有Kuree的43.1%和31.5%,财务投资者持股开始高于创始人。2008年11月,IDG联合经纬投入600万美元,资本话语权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1月,IDG、冯鑫、经纬及员工分别持有Kuree的37.7%、33.5%、7.4%和11.2%。
本来,拿了美元投资在纳斯达克上市是不二之选。但是从2008年起,优酷、土豆、搜狐、腾讯等视频网站陆续崛起并挑起版权大战。暴风影音面临的抉择是:抓住已经在望的盈利,还是参加烧钱大赛。选择前者将无望在营收规模上进入第一阵营,而美国场看中的是行业地位,掉出前三名基本没戏。选择后者等于选择了无穷无尽的亏损,优酷土豆至今没有看到盈利的曙光。
暴风科技以四成股份仅融一千多万美元、未来不知要烧多少亿美元。团队不敢大规模融资,投资人也没有信心。若干年后,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表示“暴风更适合国内上市”。让美元投资人退出,回过头来赌A股,暴风影音没有别的选择。
如果当年选择A股有“向命运低头”的意味。华谊的风光、乐视的超高估值及暴风科技认购之踊跃,让冯鑫一次次见识到A股的“钱多人傻”。反观当年风光无限的优酷土豆,在美国的市值仅为170亿。就是把优酷土豆与六间房、迅雷的市值全加起来也不及乐视的三分之一!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