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前些天谈万达集团的O2O转型,马云逼问他说,“转型就好像拔牙,你要停下工作,你要承受痛苦,你要付出时间和金钱,代价是必须的!你的企业转型,一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不知道你准备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及哪方面的代价,来实现你万达的(转型)。”
对于万达,我不想妄加评论其O2O转型战略的好与坏,也很难预测它未来将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必将付出的代价,因为万达的资本规模和层次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传统企业,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万达的转型和一般传统企业一样,肯定会遇到各种阵痛,有时甚至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万劫不复有点夸张,但绝对是一种让传统企业十分难受的境地。可以说,转型就是企业发展途中的一个大坑,你绕不开,肯定会掉进入,如果爬上来,你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否则就难讲了。
在这里,传统企业的定位很简单,就是相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的,凡是没有进行“互联网+”的都可以算作传统企业。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经提过,“互联网+”不是企业发展的万金油,不是传统企业想“+”就能“+”的。“+”不是两者简单的合并,而是对企业架构和运营模式的颠覆。对传统企业说,除了某些原有资源可以利用之外,其他不啻于重新建立一个企业,重新构建一套商业模式,而构建这套全新体系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小差错都可能造成转型战略的全盘失败。其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险阻,都是传统企业成长的代价。
我认为一般的传统企业进行O2O转型,可能存在的普遍代价有这么几个:
代价一:思维方式重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基因很重要,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因为缺少互联网的基因,导致任何行动都受限于这一点。传统企业在切入互联网时普遍会犯相同的错误,即只是简单的将线上作为一个营销渠道,将用户入口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化。我们必须对思维方式进行全盘颠覆,必须用互联网的思维改造企业经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将这些概念贯穿整个转型过程中,用这些思维方式,去衡量将要发展的一切业务,不要过分关注眼前利益,才算走好了第一步。
我手头有一个比较鲜活的案例(恕不能提供企业名称)。这个企业规模不大,原来是做传统体育服务的,主要服务企业大客户,它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O2O转型,希望能进入个人体育消费市场。但是它转型一开始就失败了,原因集中在仅仅用线上平台发展原有业务,产品设计陈旧,缺少增加用户粘性的手段,技术准备不足,等等。他们简单的以为,把互联网加上原有业务,就算转型了,但事实往往很残酷。2014年初,他们对以往的模式进行了全盘的推翻和重构。其中,首要做的就是对思维方式的重构。他们专门在企业内部开辟了图书室,集中大家智慧列出书单,要求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个月都要看至少2本互联网方面的书,以对思维进行颠覆。同时,他们还专门派人去360、阿里等公司调研,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甚至包括办公环境。他们还专门邀请业内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思维方式重构后,后面的一系列转型就顺理成章。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