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克强总理吹响了“互联网+”的号角,全国人大会的时候了我也仔仔细细琢磨了文件精神,它主要的含义是什么?即如何利用互联网最新信息技术把商业模式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帮助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我怎么能够把互联网+讲清楚呢?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过去五年小米的创业经验来讲,可能能够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小米的成功史,也许你看过很多遍,也许每一次你对它为什么能够成功都会有新的感受。
看一下我们过去三年的营业表现。我们去年做了743亿的营业额,同比增长135%,其实这个增长速度在全球来看都是一个奇迹,手机的销量我们在去年做到了6112万台,预计今年会到8000万至1亿台。作为一个企业家,这些数字我不是很激动,我更愿意跟大家分享让我更激动的三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综合口碑,这个数字是国家统计局中国信息服务中心发布的,在安卓手机中远远领先了其他同行;
第二个数字是质量认可度,也远远地领先其他品牌同行;
第三个数字叫留存率第一,就是用小米的人再换小米手机的人,这个报告是新浪微博报告的,微博的用户主要是一线和二线城市,有了这个数字之后我们做了内部大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小米手机的留存率超过了40%。
马上5周年,我们收了几份特殊的礼物,《财富杂志》为我们贡献了本年度十大杰出的全球领袖,更为夸张的是就这几天美国《时代周刊》给了我们这样的评价:“LeiJun China’s phone king 中国手机之王”,我相信这个评价对我个人、对小米都是极为夸张的评价。我跟他们开玩笑说可能是为了纪念我们5周年,所以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评价
小米是如何做互联网+的?
在如此一个极度竞争的市场里面,小米是怎么做到的?就是“互联网+”。那“互联网+”是怎么做的?
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要想做好产品首先要找对人,你能不能找到中国乃至是世界最好的人来做这件事情。小米的创办者是8位,我给他们的评价是最好的团队,平均年龄45岁,平均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5个从国外回来,他们在美国生活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5年,3位是中关村的本地创业者,是土洋结合,跨行业创业。初期我们创业几百人主要来自于跨国公司,就是微软、谷歌、摩托,还有一部分老金山的同事。初期我们规模不大,人也不多,但人才密度和强度非常高。小米诞生在中关村,有它一定优势,值得湖北学习。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