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是在短期内被高估,但是在长期又被低估。 这是fenng的一句经典名言,深以为然。
今天跟一个当年还是被我从传统行业挖掘出来的技术大牛聊天,对方提到了一个优化搜索的算法思路非常巧妙,实践中对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助益极大,为此特别感慨。
前几天一个创业者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下创业团队如何招聘技术合伙人的话题,这个话题,我想了想,没法写,对于大部分背景和资历平庸的创业者来说,想要找到技术合伙人真是相当的难,自带光环的创业者略好,也只能说是略好,还要看你光环能覆盖到哪里,很多技术宅不吃这套的。 那么招不到人,技术问题如何解决,技术体系如何搭建?
我们知道“只差一个程序员了”已经成了一个流行梗,这个梗的背后是,你以为只差一个程序员,实际上可能差的是一个技术体系,一个技术团队,一套技术架构。这真不是你以为可以拿一个月薪许诺就搞定的事情。
实际上我一向反对创业公司技术至上,反对架构神话,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核心价值是运营(必须承认存在少数例外),是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细致的产品定位,而在创业初期,技术的价值在于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快速对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做判别并给予有效反馈,这时候,你追求架构,追求极端的运行效率,甚至追求极端的安全都不是特别有意义,因为这个版本可能用不了三个月被证明不成立推翻掉(不用可惜,这个教训是成长的学费),你搞那么复杂是没意义的。 但你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你用户规模,请求规模,以及收入规模快速增加的时候,你的各方面技术要求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当产品已经被验证的时候,技术打磨的意义可能就相当重大了,能不能挺过增长带来的技术压力,成了很多中小创业公司生死的门槛,我知道很多小公司产品做的非常好,但是成长过程中因为技术不过硬而死。比如当年我做统计的时候,大量学习了itsun的产品设计理念,但是itsun因技术不过硬一直没有能规模发展,所以只能眼看着cnzz后来居上成为市场第一。 这样的例子特别的多,腾讯最早还叫oicq的时候国内一堆*icq在竞争,但是用户过百万后,其他各种国产icq纷纷难堪重负,只有技术强劲的小马哥笑到了最后。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