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们总是想要遮遮掩掩自己的失败。为了自己的名誉也好,形象也好,想要成为一个传奇也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极少在大众媒体上读到鲜活、详尽、真诚的创业失败故事。创业者Denny在两年创业中虽然经历过不少热血沸腾的时刻,但最后仍面临团队解散的局面。他想和大家分享在创业两年中犯下的错误,以及它们为什么带来了失败,他认为,这些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2013年的8月25日,我和连客团队的三个合伙人一起在打包清理我们办公室中剩余的杂物。合伙人J坐在地板上,调侃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失败了好不好?”其实他的意思是,2012年11月,他曾经负责关闭连客位于北京东四的办公室,变卖了所有家具和办公用品,打包撤出;2013年2月,他又一次和当时刚刚裁员一半的连客团队一起清扫我们曾经的大办公室(就是有四面巨大的黑板墙的那个),收拾东西准备撤出。这是他的第三次。扔东西、装箱、搬运,承载无数加班夜晚的空间瞬间一片空荡荡。而连客,即将从一个公司转变成一个由感兴趣的人们一起兼职运营的项目。
很多人曾经问过我怎样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我的答案就是:做一些什么、去尝试着创造一点什么。这会为你的生活打开一扇门,带来全新的机会和视野,让你认识新的自己。而如果你也在过程中犯很多错误(几乎是无可避免的),请发自内心的承认它们,好好总结,把它们真诚地分享出来,并学会享受这件事。这也是达到“知情的乐观”的唯一方式。
因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我们得一个便当一个便当来。
入门错误一:过早产品化
连客最早的想法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经历”的交易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线下体验式消费的淘宝。从第一天起,我就希望团队可以尽快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在做完市场调研、写完商业计划书、铺完第一批线下合作方以后,我曾认为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是做这个项目的最首要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这最终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极大地受限于程序员开发原型产品的速度。
而时间恰恰是创业最大的成本。
听说过“精益创业”的人们都知道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理念――即通过一个最小化、却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背后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少时间成本。尽管如此,我仍曾错误地以为做MVP依然需要自主开发一个原型产品。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