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团队

创业项目
当前位置:王柯团队 > 网络创业 >

值得文案学习的8个心理学营销理论

2024-08-12 王柯团队
值得文案学习的8个心理学营销理论

一、巴纳姆效应

心理学家于1948年进行了一项人格测验,发给测验的每个学生一份“个人分析”,并让他们打分,来评价下方描述与自身契合度的高低,5分最高,0分最低。

这份“个人分析”是:

  •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的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按常规理解,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那最终学生们的评分的平均值会是多少呢?

4.26分(满分5分),而且每个人收到的“个人分析”一模一样,就是上面这段文字。

心理学家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这些内容,编成“个人分析”,很多语句是适用于任何人的,这些语句后来以巴纳姆命名为巴纳姆语句。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是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这让我想起马未都以前开玩笑算命的一句话:不管谁来找我,我先闭着眼睛给他算一卦,“你左腿上有颗痣。”他不信?回家脱了裤子让妈妈帮忙找,绝对找出痣出来,没谁的腿没痣的。

所以,每一位用户的行为、心理千差万别,但是他们一定都遵同一些共同的笼统思想。

二、诱饵效应

我从小喜欢在河里钓鱼,那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拿饲料打窝?这多浪费啊,要钓上鱼儿来,还不是只有靠那颗有钩的饵。

上个世纪30年代,威康斯・索诺马公司,信心满满的发布了自己的首款烤面包机;但这并没有点燃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反而令他们陷入了选择困境。此时消费者的心态是这样的: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

最新文章
咨询客服 领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