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0家到10万家,App开发者的数量在五年时间里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App市场从“随便一个小应用都能月入几千元”的时代 进入了仅有约两成的开发者能盈利的红海期,其中个人开发者的日子尤其难过。年初,一篇题为《个人开发者之死》的长微博引发热议,文中透露,“开发到凌晨4 点,早上9点起床,一年内头发白了大半,如此操劳换来的是平均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是什么制约了个人开发者的发展?App开发者又应该如何突围?

行业现状
一位开发者的转型之路
“App开发者已死”。
说这话的是朱连兴。他是中国最早一批App开发者,也是最早一批在应用商店赚到钱的创业者,而如今,他的工作重心已经从App开发转移到了音频二维码推广上。
2008年7月,苹果公司在中国举办首次iPhone开发者培训,参加的人数仅有几十个人,朱连兴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月之后,朱连兴和他的团队――139.ME成为中国第一批加入苹果应用商店的开发者。
朱连兴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叫“生命周期计算器”,该应用可以根据用户的出生时间和不良嗜好测算死亡时间,售价6元,这款产品一个月能获得几千元的收入。五个月后,139.ME第二款应用上线,主要是测算女性生理周期,据朱连兴透露,这款应用卖得也不错。当时苹果应用商店只有约15000款应用,“随便一个小应用一个月都能赚几千块钱”。朱连兴曾这样形容当时的App市场。
真正让朱连兴和他的团队名誉双收的是一款名为《多彩水族箱》的游戏,该游戏采用3D技术来渲染鱼群,游戏画面十分精美,用户可以在自己的iPhone手机上布置鱼缸,养鱼,也可以买到不同主题作为水族箱的背景。在“随便一款小应用都能赚钱”的年代,这样一款制作精良的游戏能取得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彩水族箱》每天能为朱连兴带来超过1000美元的收入,上线两个月下载量就超过了100万,当时iPhone持有量也不过15000万。
《多彩水族箱》后,朱连兴又研发了一个3D版音乐类游戏,制作水准和耐玩性都比《多彩水族箱》有很大提高,朱连兴觉得这款游戏上线之后肯定能火,结果却并没有赚到钱,随后他们又做了好几款软件也都是同样下场。朱连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后期的游戏投入都是几十万元,而收益却只有每天几美元。在朱连兴看来,背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App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现在市场上刷榜等乱象纷纷出现,如果没有雄厚资金支持,新应用往往只能沦为炮灰。“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朱连兴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留给个人开发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