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UC优视总裁何小鹏对百度最近新推出的轻应用概念的解读。
百度今年力推自有 App,并且还高价收购了91,我其实挺疑惑的。结果,没想这次百度世界大会抛出了完全相反的一套,也就是轻应用。有记者朋友看了百度的定义,跑来问我:这不就是你们一直在推的 Web App 吗?
我的回答:是,但又不全是。
轻应用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实现形态应该有很多种,绝不仅仅是 Web App,其核心是要解决 Native App 在开发、分发和使用上的瓶颈。
为什么需要轻应用?
现在大家都能感受到的趋势是,以 App经济为代表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高强度竞争阶段,很快将达到第一个波峰。我在 2012年就说过,第一个波峰最晚在 2014年中期就会结束,从现在情况来看,可能会更早。目前,有一定体量的大公司都至少在这个领域内完成了一次探索,并主导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行业大事件(例如大量的并购),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格局。同时,哪些 App 能赚钱,哪些不能,已经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没什么秘密了。换个角度说就是,传统 App领域的黄金窗口期已经过去,新进入者的机会不大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的 App 已经分化成下面几种类型:大用户量、高使用频度的超级App,比如 UC、微博和微信;游戏App,手游市场今年被资本追踪得太厉害了;还有大量“小而美的App”。前面两种类型已经发展得不错,但第三种“小而美App”未来怎么发展,却会面临瓶颈―种是你做的 App体验很好,但想进一步提升用户量和活跃度,但会发现这很难做到,因为渠道和营销成本太高了;或者你的 App用户量已经不小了,但是却发现就是因为太“小和美”了,很难形成规模化的收入。
请看这几组数据:移动分析和广告公司Adeven 的追踪数据显示,尽管 App Store 的应用数量已接近 90万个,但其中有 2/3 是名副其实的“僵尸应用”,无人问津;调研公司Flurry 的数据显示,约 68% 的智能手机(涵盖 iOS和Android 两大操作系统)用户每周使用的 App数在 5个以下,很多人下载应用是因”冲动”,常常立即失去了兴趣。
很显然,传统的 Native App 的数量和下载量仍然很庞大,但应用商店的机制决定了其大部分资源和流量只能流向“头部”,即上文提及的前两种类型App,而触及不到数目更加庞大的“小而美App”。有趣的是,中国的本地化应用商店,大量流量都是来自于自动更新而非主动下载,因此日下载数字只是看起来巨大和美丽而已。此外,小而美的App 即使到达用户,使用频度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