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除了拍拍贷,没有P2P。
除了拍拍贷外,目前倒闭的和不倒闭的本质上都一样,说什么倒闭的是假P2P,不倒闭的才是真P2P,典型的结果论,他们的从P2P定义来看,都不属于P2P,全球来看,P2P的本质就只有一种,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所有提供了本金担保的所谓P2P模式,都是假的P2P,本质是金融机构。批了互联网外衣,且没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真正的P2P,是帮助有钱的人出借给借款人,帮助是核心。而我国的P2P做的事情是向投资人借钱,然后借给要钱的人。前者无风险,纯撮合匹配,后者担风险的情况下做撮合和匹配。这个区别决定了中国的P2P就是金融机构,他赚取的其实就是带风险的利差收入。
第二,P2P有生存的合理性,反映的是金融强管制下的金融压抑。
我国的P2P也在扮演推动金融改革的作用,他的背后其实是金融压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有需求的人得不到服务,有供给的资金无处可去,两者交叉之下的行为,所以,在整体金融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你打压掉了P2P,还必然会有别的模式出来,所以,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逻辑,没必要否认。
我说中国的P2P是假P2P,并不是想说P2P不好,我只是把我国的P2P还原到他本来的面目中去,界定他的身份,确定他的属性,然后才能有讨论P2P的基础,这个定性基本上,就打掉了我国P2P走国外P2P发展路径的可能性,Lending Club也好、Prosper也好,都跟我们的P2P没关系,因为中外差别很大。人家是平台,我们是金融机构。
既然定义为金融机构,就必须要纳入监管,因为金融机构的本质其实是扩杠杆,拿人家的钱放贷,他最终是要对大量投资人负责的,因此普遍上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强监管,要求有一定的门槛的同时,还要求有核心资本约束,以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P2P目前这种完全游离在监管之外,却又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是不正常的情况,最终伤害的是P2P整个行业。
第三,没有监管下的P2P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道德问题。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很多的P2P,都尚未倒闭,他们是不是就一定没有现在大家所说的所谓假P2P的几个特征?一定没有高息承诺,一定没有单笔金额较大,一定没有组团现象呢?这个问题除了平台运营者自己以外,是不可能有人知道的。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