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创新的那些坑,实际上是 UC 和很多公司在过去所犯的一些错误。有些坑,我们甚至跌倒不止一次。今天与大家分享,就是让大家多知道一些可能会可能会碰到的坑,能够在将来的创业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但是在公司不断探索、创新的路上,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要不断学习,没有老师,只有共同学习者。
坑一:权威跟经验都不靠谱。
在做产品之前,很多人首先会问旁边的人,特别是他们相信的人,到底该怎么去做,或者现在的想法对不对。实际上,别人对你的认可和不认可都有可能存在,这是很正常的。UC 创业早期,丁磊、雷军给我们很多建议,投资人也出谋划策,甚至包括其他公司的创始人也给我们建议。现在看来,没有一个建议是真正完全正确的。这么多年下来,我记得最清楚的是 IDG 的投资人杨飞,当时他给我提出一个设想,他说我们将来的初步商业模式应该是类似“hao 123”。那时 UC 浏览器上面根本没有导航。过了若干年,我再回想起来,觉得他这句话很正确,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实际上,所有过来人的经验都是建立在他过去的经验基础上,但他在新的经验上能不能一直保持正确?我想很有可能不是对的。UC 内部有很多产品经理直接向我汇报,我最怕产品经理什么?就是我跟他们讲过我的一些思路、想法之后,我会坚定地带着他们做下去,但是半年之后他们很可能已经改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再有经验都需要变化,就像刚才金错刀讲的雷军一样。雷总创办小米之后,所采用的打法与金山时代完全不一样,以前有 KPI,现在没了;以前他们经常开会,现在变少了。上星期我碰到雷总,我第一句话就说,你做小米那么成功,怎么看起来还更加年轻。因为早前金山上市的时候,雷总特别瘦,脸色非常苍白;但他现在真的越显年轻,更精神,然后我说我老了,雷总趴过来看了看我的头发,说白头发确实多了很多。实际上我的年纪比大家想象的要大很多,我今年快 40 了。
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权威上的具体案例。过去我们把一个产品分为三块,用户产品、商业化产品和渠道性质的产品。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划分成三块,但至少有用户产品和商业化产品,少数产品完全没有商业化能力,但它可以从用户产品跳到下一个商业化产品。过去我们所做的创新,就是做出不一样的东西,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同。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很弱,或者这个行业还没有其他人在做,并且你能够实施下去,那么这就是一种创新,它能取得一定的成功。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