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好朋友胸怀大志地向你阐述自己的伟大理想,但是这个理想需要你的技术、能力来帮助实现。多次商谈之后,你觉得自己有能力把朋友的理想变成现实。再过几个小时,你发现理念逐渐成形。不管产品有没有获得投资,你的朋友授予你“技术联合创始人”的称号。
这个酷炫的称号和动用技术的能力驱使着你去完成这个理想。你的朋友负责管理公司,而你负责开发产品。得到了这么多的动力,你非常想开始坐下来编程。产品肯定会火,你也会和朋友共享成功的喜悦……
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
难道有什么地方不妥吗?
有!
你这是在自掘坟墓。因为你现在的实际身份是:“受邀技术联合创始人(Invited Technical Co-founder)”。如果你之前没有经历过这种事,那么我就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技术实力高是否意味着创业成功:不全是。
商业联合创始人的角色有多大:非常非常大。
商业联合创始人做哪些事:比你想的要少。
商业联合创始人对你的期望:比你想的要大。
作为一个充满激情的受邀技术联合创始人,如果你意识到上面四条的话,那就太晚了。你很有可能无法在那家创业公司继续干下去。
有多糟糕?
简短地说:技术联合创始人有技术肯定能把理念变成现实。但是和你合作的商业联合创始人可能比想象的要弱很多。可能会惹火烧身。
说地长一点:假设这个项目需要 3 个月来完成,你需要再招聘两三个程序员来完成任务。假设这个项目的初始资金为 10 万美元,你有多少信心能在 3 个月内完成任务?
假如说计划书是由你自己撰写的,我敢打赌,项目实现的几率能达到 85%。如果再多加一个月的缓冲器,实现的几率能冲到 95%。如果说计划书是商业联合创始人写的,那就不可能实现上面的数字。
有些产品做的很好,但是没有上线,比如 Google Wave、Color。还有一些小公司,比如说 Sonar、BeenVerified、Everpix 等。产品失利是因为产品定位不对或者商业执行力太差。我几乎没有听过有的产品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导致产品失败的。
上面提到的 95% 的成功几率在商业联合创始人眼中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期望实在是太高了。抛开技术,商业上的事总是不靠谱。有可能产品已经做好了,突然联合创始人又想加个新特性。作为联合创始人,好处是有股份,坏处就是得负责。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