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没有用户贡献内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无生机。创业公司要想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平台,就必须紧紧抓住内容创造者,提供更好的机制或技术。
昨天的案例《对话王珂:PC是流量为王,手机是产品为王》,引发了不少人关于移动互联网打法的吐槽。有刀友说:他说的的,1/3是干货,1/3是错的,1/3他自己也不知道是错的。 宗旨,这是你不得不看的三句移动互联网的狠话:1、手机不是试验田,而是PK主战场。2、凡是不以用户体验出发的手机APP都会成为耍流氓行为。3、移动电商的最大痛点是用户的个性化难题,商户的流量魔咒难题,不要考虑淘宝封杀与否,而要考虑能否深度搞定用户与否!你够狠吗?
今天说说UGC。用户贡献内容(UGC)一直是个烫手山芋,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网易的跟帖文化,唱吧的分享极致。当然更多的是失败案例,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坑里,运营难度和压力太大。但是,一个社区如果没有UGC也是死亡之城。
如何引爆UGC的能量?看到一个国外一个创业顾问的经验,很给力,能很好的回答这三个疑问,就拥有了引爆UGC能量的3板斧:
1、比起现有的平台,你的产品有没有提供更好的机制或技术能让用户更好地创造内容?
2、平台上产生这些内容之后,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筛选内容机制?
3、除了自我表达外,平台上还有没有别的激励?
像Dribbble/Instagram/Vine等创意类内容平台都采用典型的UGC模式,但怎样才能打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用户贡献内容的系统引擎?Sangeet Paul Choudary是专栏作家,也当过一些创业公司的顾问,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用户贡献内容那平台就像死亡之城,毫无生机。内容创造者则是平台上很重要的角色,创业公司要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平台就需要做好三件事:1. 弄清楚这个平台上的内容创造者的动机是什么; 2. 制作一套体系和规则去迎合这样的动机,给他们激励;3. 尽可能地扩大内容贡献者的数量。
从产品角度看,以下就是可帮助形成平台式思考的六个维度:
一、你的产品是只有工具还是只有社区,还是两者皆有?或者说,你是提供易用的工具还是为这些内容创造者带来观众?(是Tools还是Pipe?)
Tools: 如果工具好用的话,可降低生产内容的门槛,可帮助好作品的产生。比如 Instagram 就让照片拍摄和处理变得简单很多,而像 Vimeo 则为用户提供了存储高质量视频的服务。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