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易是一款交换个人闲置物品的App,创始人张龙春强调,无论是闲置物品,还是技能经验、虚拟物品甚至包括拼车等,都可以借助小交易进行交换。
小交易不像电商模式,它的交易后台没有成交率、资金周转率、库存等一系列的指标;前台也不用开店铺、攒信用等一系列操作。这恰恰是张龙春要重构的个人交易方式的重点。
怎么想到做这个产品?
张龙春是70后,很早就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他之前在人人网负责产品和市场,后来到神州泰岳任职,参与了飞信的创办。此后他也创过业,并且将公司卖掉。所以,他的经验更集中在社区和关系链的把控上。
在选择具体项目时,张龙春看到了C2C。从论坛、BBS到eBay、淘宝以及58,C2C交易的平台模式在逐渐演变,但交易门槛高、虚假信息泛滥、交易双方信任不足等问题却一直存在。这个市场不小,但是现有的解决方案并不好。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生活服务”这个理解,张龙春希望找到新的空间。他想到了小交易这个模式,2013年,将其正式推出。
如何颠覆旧模式?
首先,要把交易门槛降到极低。任何一个人只需一步注册个账号,就可以像发微博一样发自己的物品信息。买家只需要验证手机号就可以购买。
由于门槛低,还需要保持交易的可控性。小交易的做法是引入了社交关系,在此基础上,小交易提供两种交易方式:直接交易和通过小交易的交易保障计划做中转。前者无须确认即可完成交易款的往来。后者类似于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机制,即买家确认收货后才给卖家的款项解冻,解冻之后卖家可随时提现。
小交易会基于买卖双方的关系提示买家选择合适的交易方式。买家支付完成之后,卖家以及双方的朋友都会收到信息,得知双方已经达成了交易。
“我不把小交易定位成电商项目,‘商’一定要追求利润,但对个人交易而言,这不是强需求,更主要的在于物品、技能、经验等的流通。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生活服务类项目。”与淘宝不同的是,小交易不以店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所以不需要开店等烦琐的操作,待到一个交易完成,同一个卖家可以再发另一个商品交易信息。
因此,小交易里没有“关注”功能,做社交但不搭关系,只是将用户已有的关系搬上来加以应用。另外也不做物品评论,张龙春认为物品评论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造假。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