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将在纽交所上市的消息受到各界广泛的关注,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 15 年来成绩显著。然而与淘宝、天猫的在线交易的火爆相比,阿里巴巴 B2B 业务却始终停留在信息撮合阶段。落寞的 B2B 在阿里提交的上市文件中仅出现 98 次,还是以批发一词的身份出现。为什么阿里的 B2B 无法复制 B2C 的成功,永远停滞在了信息上,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在我看来,阿里 B2B 业务只能停留在信息撮合阶段的原因主要是盲目效仿国外工业品 MRO 电商模式,不能适应国内工业品行业现状,重综合,轻垂直,重规模,轻质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工业品技术参数复杂、不同产品参数也不同,身为综合电商平台的阿里巴巴,无法使用通用的商品管理系统进行产品管理,专业性不足。
简单说,在电子领域,同样 AS1117 这样一款 LDO,不同的电压基准,不同的封装,军品工业品民品不同的等级,会带来细致的参数差异。很多朋友说这些参数对行业人来说不算是非标,但可惜的是,对阿里这个通过互联网手段试图一刀切的庞然大物,这恰恰是非标准的服务。 再比如轴承行业,大部分轴承产品都是标准品,有很多参数,如内径、外径、宽度、重量、精度、游隙、保持架材质、载荷情况等,与其他工业品参数完全不同,必须根据轴承的特点设计参数种类,而阿里综合B2B平台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2. 工业品单品价值高,多数产品为按需定制,与民用品金额小,客户基数大,活跃度高形成鲜明对比,民用品促销模式对工业品不能完全适用。由于是企业行为,集中统一的特点自然形成了客单价高,重复购买周期长的特点;另一方面,消费品面向消费者,消费者拿到手的往往是最终的产品。而工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乃至耗材、边角料,而这些内容很多时候又是针对某一客户开发的,难以直接被其他客户利用,深度的客制化造成了价格成本高的局面。工业品的这一局面造成了消费品类模型的促销手段无法简单移植,失效。
3. 由于管理不善和法制不健全,我国工业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有电商平台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国标、行标,往往只能解决市场准入的问题,但这一准入级的技术门槛与合格产品、优质产品的差别何止千里万里,然而这样重要的显示体质的内容却无法被阿里巴巴反映出来,同时阿里也缺少这样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