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做产品的时候产品设计前领导总是喜欢让我参照一下别的网站是怎么做的,虽然嘴上说是学习,但我心里一直觉得这就是抄。
我原以为只是因为我们是小公司所以在做产品的时候才会参考那些用户量非常大的产品,但等到我加入了一家大公司后,发现公司做产品的时候也会先去了解别的产品,写竞品分析报告。
现在到了第三家公司同样也有这样的行为,随着慢慢的对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后发现这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所以在这里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产品设计中互相模仿行为的看法。
要特别说明一下,产品设计中的模仿包括很多层面,而在本文中所说的仅限产品形态上的模仿。
一、为什么要模仿
为什么要模仿,前提条件当然是存在可模仿对象。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对成熟,各种产品类型已经非常多了,即便是你要做一款模式上完全创新的产品,但是在产品形态上也可以找到参考对象。
在产品形态上大家可能用到了同一种布局方式,但是作用却是不同的。
有可模仿对象是基础,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经理并不清楚该怎么做。在大学中并没有互联网产品设计这个专业,很多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
而且这个工作更多依靠的是软性能力,要是讲硬性能力的话,恐怕只能说是写文档或者画原型了,但无论写文档用的Office还是画原型用的Axure软件都非常易用,一学就会。更关键的是要想做好产品,并不取决于你写文档或画原型的能力。
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个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比较高,需要的知识面很广,而且很多知识只能靠在工作中逐渐积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产品经理不能当由刚毕业的学生担任的原因。
软性能力相比较硬性能力来说主要的差别就是,对于工作成果的产生不确定因素更多而且个人的主观因素占比重会更大。当我们要做一款产品时,如果你没有足够多经验,你很难想象出这款产品的形态。即便是你想象出大概的样子了,或许你也不确定,拿捏不准。
通过分析已有的产品,我们可以更快速的设计出产品形态,了解产品所需的功能,可能别家的产品不至于说多成功,但它既然已经存在而且被更多人接受至少可以证明没有多大的错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都愿意参考那些用户量大的产品)。
所以产品经理的模仿行为会避免自己走一些弯路,也会使自己快速找到解决方案。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