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更新:
没想到周五晚上发的此文受到这么多朋友支持,但是周末也收到不少私信、邮件等各种攻击甚至谩骂,我想做下面三点声明:
1. 本文没有去黑任何一家公司的意图,如果大家阅读全文,会发现我们只想客观的探讨一个产业链、客观的现象,我们相信任何一家公司都想去打击黑产业链,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
2. 这两篇只是我们众多报告的其中两篇,恰好回答的这个问题所以发到此处。TOMsInsight专注于中国互联网的深度数据分析洞察,发布独家原创报告。我个人作为TOMsInsight团队成员被授权发布报告。
3. 互联网只尊重创新与进步。希望大家能积极的去看待,客观的评价。我们希望各位朋友给我们提出各种意见,欢迎给我们指正。如果让一些朋友不开心了或者不爽了,我在此道歉。
1、中国互联网黑市分析:QQ信封号产业链
2013 年中旬,美国一家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在产品落地和市场竞争分析时找到TOMsInsight团队做顾问。这家公司的优势是技术和产品设计,但国内有两家无节操的山寨模仿者。美MIT毕业的年轻帅哥CEO对之极其不屑,而我们团队的首席分析师非常明确直接的告诉他:“你会输给国内的山寨公司,因为对方在 APP营销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信封号。而你不会用也不能用。”当这位CEO得知什么是信封号营销时候,非常诧异的睁大的眼睛,做出一个C罗进球庆祝似夸张的表情。几个月后,美国公司退出了中国市场。而那个夸张的表情一直留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就像魔咒一样。
在中国,大多数行业都有一定的门槛,有人喜欢称之为:“黑市门槛”。意思是很多交易是见不得光的,属于潜规则范畴或者是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有一定的非法性,只能在黑市交易。这种信息只流传在最信任的人脉圈子里。让行业外面的人或者是新人一头雾水,或总是被老鸟们称为:不上道。
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
了解“黑市门槛”,最好从黑市入手。而读懂了黑市,看明白了黑市的交易,弄清楚了交易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和规则、以及见不得光的秘密,也就读懂了所谓的“黑市门槛”。
TOMsInsight接下来会推出一系列的互联网黑市的分析报告,每期登场一个主角。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