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夜,人们总是习惯在这个时候,去独自思考人生、回想过往的辉煌与落寞。至少我是这样,在我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恶习”一直陪伴着我。在深夜,我会复盘曾经失去的钱权与感情,尝试着找寻其中的规律,让自己在下一次尽量避免。事实也的确如此,同样的错误我很少在遇到。当然,有种错误叫做“原则”,这个我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有人曾经问我这样会不会很累,其实我也不知道。虽然我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不到,但是却依然可以精神充沛,也许是我爱我的职业。至于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现在已经返乡,走的时候,还在向我抱怨北京的空气、交通,以及北京的一切。其中最令他不满的就是,他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总有着一种怀才不遇的想法。
想想也对,而立之年的他,在北京手持两万不到的月薪,难免有些单薄。要知道月薪其实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市场对你评定的价值,市场认为你“不值钱”,认为你不牛逼,你再抱怨也于事无补。也有些人通过粉饰自己,不断跳槽获得价值的提升。可惜那只是短暂的假象,当你真正落地去做一些事的时候,你的能力就会暴露无遗,当价值与能力不匹配的时候,你不得不去找下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就是一直在跳槽。
你的牛逼只是假象
你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与你无关,因为别人就不会记得你。譬如我,我还谈不上是牛逼的人,跟我一起吃饭的不亚于5000人,但是我能叫得上名字的无非就那几百人,手机通讯录中也就几百人。很多人说认识我,我都不知道是谁,更有甚者一年都说不上一句话,还说是我朋友,然后用我名义去找我其他朋友谈合作,真是莫名其妙。
再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曾经组织过一个“互联网高管”类似的组织,里面大都是微软、三星、BAT等VP级以上级别的人。某天,一个电商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找到我,非要我让他加入,最终碍于情面我让他去我们的会所去了一次,然后他就到处打着这些高管的名义出去招摇撞骗。后来我通过朋友关系,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北京分公司也就他一个人。
这样的“人才”,我相信我们的朋友圈随处可见,总以为认识就是朋友,加个微信、QQ就是朋友。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信息极度透明的今天,想要找到牛人的联系方式,实在太过于简单,但是想要成为朋友就真的很难。要我看对方压根就没把你当朋友,不信你可以试试去找你认识最牛逼的人借钱,看别人会搭理你吗?
微信扫码上方二维码,可领取2025年最新互联网创业项目!
项目收款截图